百亩花田随山峦连绵起伏,木房砖墙新式民居错落有致,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的水泥硬化路连通各家各户。郁郁葱葱的山间,一片片长势喜人的椪柑树枝繁叶茂。8月的大陂流村,生机盎然。
谁能想到,这里曾经“苦甲天下”:人烟稀少,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只有水路,通信闭塞。
大陂流村的巨变,离不开胡三菊及其带领的村民多年来的努力。
“妇女、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都归我管”
作为村妇联主席的胡三菊,其主要职责便是关心妇女、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生活。她在介绍日常工作时,常常感叹农村的改造离不开青年:“村里的青年大部分都外出务工,家里有青壮年的就会改种嫁接,而那些没有青壮年的老人家也做不动了,收的椪柑只能以3角的价格买出去”。
而胡三菊提到村民就滔滔不绝了起来,她知道哪家新收了五百斤黄豆打算做当地最爱吃的黄豆酱,知道村里有很多人种植了作物在今天坐着最早的一班车去市区卖。身为主任的她就像一位百事通,事无巨细地为村民服务,排解民忧。
随着访谈的深入进行,胡三菊带团队成员走进了一次的惊险回忆。依山傍水的大陂流村依这得天独厚的的地理条件大陂流村依山傍水,有着丰富独特的地理资源,在炎热的酷暑炎炎夏日,便会时常有儿童结伴下水嬉戏。就在几年前,胡三菊敏锐地发现了结伴游泳的小孩中似乎有一个存在溺水现象,迅速通知进行施救。胡三菊回忆时说道“也就十岁的小孩,救上来时脸都是紫的”,“在急救后,看着小孩的脸缓缓变回了正常”。在胡三菊的讲述下团队成员也似乎切身体会到了当时危急的场面。
“这里是我老了要过一辈子的地方”
“你从小是在大陂流村长大的吗?”问及童年记忆,胡三菊笑着说:“是的,我就是这里的人,然后嫁到我们本村”。大陂流村的山水和民风让她称赞不已,“大陂流村就是我的故乡,是我生活的地方,这里是我老了要过一辈子的地方。”
岁月更替,串联着无数人的记忆,映照着几代人的痕迹。胡三菊回忆起大陂流村的过去,不禁感慨这些年发生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基础设施的改善,让她印象深刻。过去交通不便,没有停车场,进出村都十分不便,而现在路边修好了停车场,田地间立起了大棚,家家户户都装上了门牌。大陂流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胡三菊提到,如今村里还吸引了一些学生来参加夏令营和拓展活动,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大陂流村也更加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为村里和村外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娱乐和学习机会。胡三菊说:“过去,村里几乎没有游客,这些设施都是没有的。但现在,我们拥有了百亩花田,油菜花盛开,游客络绎不绝。”胡三菊深情地描述着大陂流村的变迁,她深知发展带来的福祉,也怀着美好的愿景。
“未来能继续努力让大陂流村变得更加美好。”
“我们村的游客高峰期日均可达几千人。”谈起大陂流村旅游业的发展,胡三菊自豪地笑着。近年来,大陂流村旅游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景象。在采访中,胡三菊向团队成员介绍了关于旅游业的一些优化和完善举措。她表示村内正在打造沿河风光带,比如在河堤外面增加绿化,并计划再种植樱花、葡萄等观赏采摘园,“这样游客不仅可以欣赏花景,还可以采摘果实,体验果同时赏的乐趣。”
走在大陂流村错落有致的农舍间、绿树成荫的村道上、曲水清流的河流边,胡三菊很自信:“随时到村里来看,都是‘垃圾不落地’。“村民们对于环境的整洁非常重视。村里设有10名专门负责卫生的村民,确保村庄整洁有序。问到大陂流村的村民,他们都要自豪地说一句:我家就在青山绿水间。
在旅游业兴起的同时,农产品销售也得到了提升。胡三菊指出:“我们村里种植了西瓜、玉米、辣椒等各种农产品,而我们这里特有的黄豆酱也备受游客青睐。游客来到村里,喜欢购买一瓶瓶装的黄豆酱,也会购买一些当地特产酸菜。”据她介绍,游客购买这些农产品并带回家品尝,使得村民收入也相应增加。
然而,大陂流村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跟不上时代发展的困境。在采访中,胡三菊坦言,尽管村庄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乡村风貌,但缺乏更多年轻人的参与和新鲜的发展理念,使村庄旅游业的创新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她表示:“青年人是村庄发展的希望,他们拥有更多新的思维和技能,能够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变革。”
“我希望未来能继续努力,让大陂流村变得更加美好。”胡三菊这样说道。在数字化发展的大潮下,大陂流村将持续探索旅游业和乡村发展的新路径,吸引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就业,迈向“互联网+山水大陂流”发展的康庄大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47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