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7月11日,长安大学赴陕西安康“山水绘锦绣·青春助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瀛湖镇开展社会实践。实践团队到达陕西省安康市瀛湖镇郭家河村,深入了解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进展,倾听历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望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为我国解决好“三农”问题贡献青春力量,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艰苦奋斗,传承红色基因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根据战争态势,对敌战略距离而划分,沿海和边疆地区称为“一线”,中间地带叫做“二线”,广袤的中西部内陆地区就是“三线”。但在许多人的记忆中,“三线”并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党中央提到“好人好马进三线”,不断有年轻的建设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书写决心书,自愿奔赴郭家河村进行工业建设。有志青年们克服困苦搞建设、团结一心干实事,为郭家河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甚至有些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青年建设者们奋斗的身影被村民们所铭记,其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后人所传承,形成了郭家河村代代相传的“三线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三线精神不断丰富与发展,三线建设的故事成为历代劳动者的榜样与依托。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艰苦奋斗,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不畏困难、顽强拼搏,始终坚守着革命理想和精神。瀛湖镇也在持续规划建设新兴红色革命基地,利用好当地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与红色基因,讲好三线建设时期的历史故事。
图为郭家河村支书讲述三线建设故事
脚踏实地,振兴乡村产业
郭家河村依山傍水,地理位置优越,气候环境适宜。2016年,郭家河村积极响应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开展枇杷种植业,但由于前期缺乏种植经验,管理措施不完善,并未取得显著成效,2017年,在郭家河村村委的科学带领下,在村民们艰苦奋斗下,枇杷种植业逐渐成为了郭家河村的特色产业,带领郭家河村从26个村落,17个贫困村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一个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村落。在进一步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郭家河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放弃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以生态建设为重点,禁捕禁渔、退耕还林,绿色促发展,做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驾齐驱。同时,在国家与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郭家河村水电路讯齐通,路面硬化,生态绿化,道路亮化。村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地提升,以农家乐为主的旅游业应运而生。实践队员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郭家河村民热情好客,对村子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坚定相信党和国家能够带领人民完成乡村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图为实践队员考察郭家河村农业发展状况
薪火相传,精神带动产业
郭家河村能够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除了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郭家河村民心中始终坚持的三线精神。“三年挂果五年收”,枇杷种植业能够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少不了郭家河村民的坚持,磨炼,钻研;“成为安康后花园”,郭家河村旅游业的兴旺少不了村支书积极学习,借鉴江浙、新疆等地的旅游业经营方式,主动参与国家统一培训。科学组织号召村民们开展农家乐,规范经营模式。三线精神在薪火相传之中被赋予了更新的时代意义,它激励着一代代郭家河村民们艰苦奋斗走出大山,又吸引着他们带着知识理想与情怀重归大山,为了家园的发展团结一致,砥砺奋发,步履不停。
图为实践队员走访郭家河村村民
长安大学赴陕西安康“山水绘锦绣,青春助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此次前来郭家河村调研,从三线建设时期的遗址中瞥见了三线精神的熠熠光辉,亦从村中兴旺的产业和村民忙碌的背影中感受到到了三线精神薪火相传、代代相承。三线建设的丰功伟绩,在新中国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三线人为加强国家建设,增强国防实力,在不起眼的大山里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实践团队此次活动深入乡村,走遍农田、山村和三线建设遗址,感受革命先辈们的奋斗历程,了解他们的精神追求和牺牲付出进入基层,见证了三线精神的力量,亦会在未来继承和弘扬三线建设精神。同时会继续发扬三线精神与革命精神,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和人民的坚定信仰,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44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