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荆楚非遗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勤劳勇敢的湖北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创造出瑰丽多彩的文明成果。形成了如今的荆楚汉绣等优秀的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
汉绣是中国特色传统刺绣工艺之一,以楚绣为基础,融汇南北诸家绣法之长,揉合出了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绣法。汉绣主要流行于湖北的荆州、荆门,武汉、洪湖、仙桃,潜江一带。汉绣作品曾多次在京展出,还参加了巴黎、华沙等国际展览,受到好评。1910年和1915年,汉绣制品在南洋赛会和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2008年6月7日,汉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湖北省第一家民办汉绣博物馆——武汉汉绣博物馆,在汉阳江欣苑社区挂牌成立。
从春秋中期到战国时,楚国的刺绣品已远销到西伯利亚地区,可见其刺绣业之发达。南方的楚国丝织业足以代表春秋中期我国丝织品工艺技术的最高水平。屈原的《楚辞·招魂》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楚宫丝织品图画,“翡翠珠被,烂齐光些。蒻阿拂壁,罗帐张些;纂组绮缟,结琦璜些。……翡帏翠帐,饰高堂些”,“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这种需求对刺绣品的生产、发展的刺激是不难想见的。同时,楚文化氛围下民间戏曲的发达、巫风巫术的盛行又为刺绣走向民间提供了生长的沃土。
汉绣的鼎盛期是清末民初。咸丰年间,汉口设有织绣局,集中各地绣工绣制官服和各种饰品。清末,在武昌的营坊口、塘角、白沙州、积玉桥和汉口的黄陂街、大夹街一带,开有许多绣铺,汉口还有一条绣花街。当时的汉绣产品主要分三类:作为生活用品的有绣衣、绣枕、门帘、帐沿、绣鞋、头巾、围裙、荷包等,多用于闺阁陪嫁。其中,汉口的绣花戏衣颇具名气。二是装饰品。有壁挂、中堂、屏风、彩帐、堂彩、龙衣、狮皮、戏装、道具等。三是敬神赛会的礼仪用品,包括神袍、袈裟、彩幡等。
汉绣的用针有别于四大名绣——苏绣、蜀绣、湘绣和广绣。采用一套铺、平、织、间、压、缆、掺、盘、套、垫、扣的针法,以“平金夹绣”为主要表现形式,分层破色、层次分明,对比强烈。追求充实丰满、富丽堂皇的热闹气氛,绣品可以枝上生花,花上生叶,叶上还可出枝,充分体现了“花无正果,热闹为先”的美学思想,呈现出浑厚、富丽的色彩。
汉绣下针果断,图案边缘齐整,名之曰“齐针”。绣品多从外围启绣,然后层层向内走针,进而铺满绣面。除“齐针”的基本针法外,汉绣还根据绣品不同的质地和花纹,灵活运用诸如垫针绣、铺针绣、纹针绣、游针绣、关针绣、润针绣、凸针绣、堆金绣、双面绣等等针法,富有很强的立体感,在绣业中独树一帜。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荆楚大地汤逊湖畔,深受当地文化熏陶,学校曾多次派教师和学生拜访汉绣非遗传承人黄春萍老师,准确学习汉绣相关知识,为弘扬非遗汉绣打下坚实基础。
此次三下乡活动,为大力宣传汉绣,学校组织各省分队将汉绣带回到学生的家乡进行宣传。由于汉绣材料的珍稀,安徽实践分队队员先用普通的刺绣学习针法,体会到绣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耐心,内心平静后绣的线更加平整。安徽分队队员也认真阅读了主队的参考ppt,更加了解了汉绣的传承人,汉绣的历史来源等等。活动中队员们分别前往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文化活动中心、临泉县县委、六安市金安区、芜湖市鸠江区、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周口市太康县进行宣传汉绣,大家都特别感兴趣,特别是小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比如:我妈妈绣过十字绣,汉绣和十字绣有什么区别呢?队员们也一一为他们耐心解答。在播放汉绣作品视频的时候,他们呼声最高的是汉绣作品——龙,华美的盘龙成功的吸引了他们。这将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非遗的种子。
没有去武汉铁院读书之前我未曾听说过汉绣,来到武铁之后我对汉绣才有所耳闻,这充分体现了武铁对非遗汉绣的重视,大力弘扬汉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这次汉绣传万家的宣传我对汉绣又有了更深的认知,希望汉绣之路越走越宽,有创新创意的传向万家。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38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