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小雨)时光倒流,在革命的烈火中,西北民族大学赴新疆“文铸火洲”红色宣讲实践团于2023年7月8日到12日在新疆吐鲁番进行三下乡实践活动,首先踏入新疆吐鲁番博物馆、私人博物馆、努尔丁红色书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实践基地等烙印着红色记忆的地方,林清玄曾说过:“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博物馆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保护者,更是文化传承的推广者,让我们了解过去、了解现在,并打开心灵去接受未知的事物、全新的概念,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重要公共文化机构。而吐鲁番的私人博物馆更是别具一格,充斥着吐鲁番维族的生活用具:壁画、电器、徽章、陶瓷等,整体充满异域风情。我们从红色书屋学习无私奉献、在苏公塔和实践基地体悟爱国精神、以馕产业了解吐鲁番发展,多方面促进了新疆多民族聚居格局的发展,加强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新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图为工作人员介绍维族的日常用具。通讯员 黄茂萱 摄
紧接着,我们沿着习总书记的步伐走进西门村,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围墙五彩斑斓,鸽哨声划过蓝天,由湖南省援建的红石榴文化广场上,维吾尔族的孩子们尽情地玩耍的场景历历在目,习近平总书记在红石榴广场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要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团队成员在此宣誓,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华民族复兴梦奋斗。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员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统一的内存动力。正因为如此,中华文明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才可久可大、根深叶茂。我们每个人都在书写这份历史答卷,应当积极跟随习近平总书记和共产党的领导,从基层出发,贯彻中华民族一家亲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图为工作人员介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吐鲁番市新城西门村。通讯员 黄茂萱 摄
再追溯到葡萄沟,“火洲”在这里貌似不复存在,这条沟壑是火焰山的断裂,中间流淌着布依鲁克河浇灌着所有的葡萄藤,在此,探寻的满是瓜果飘香的秘密。
“姐姐姐姐,快看,这是我养的小羊哦、这是我家的葡萄哦、我给你表演孙悟空吧……” 吐鲁番的高温造就他们骨子里的热情。推开车门,迎面而来的是小朋友分享着自己每日的快乐。远赴人间惊鸿宴,一睹人间盛世颜,吐鲁番的高温是我们的见面礼,吐鲁番的内涵从又热又烈的盛夏开始,小城中的微风不燥,烙印下的只有吐鲁番的风土人情。
图为团队成员与当地小朋友交流。通讯员 黄茂萱 摄
人生在世,人们大多喜欢“得”,不喜欢“失”。但现实是,得与失如影随形,有得的地方必定有失,有失的地方必定有得。在得与失的纠结中,我们常常忽略一个基本的常识,那就是——无论得失,皆是过程。
在这里,我们宣讲着自己熬夜准备的稿子,他们聚精会神;在这里,我们深入基层体悟民族一家亲理念,他们笑脸相迎;在这里,我们寻找丢失已久的童年记忆,他们寸步不离,也是在这里,我悟透了徐志摩的“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除此之外,我们在清代老粮仓、坎儿井、党校追溯革命足迹。感叹老粮仓是乾隆四十四年兴建地23.2亩的军屯粮仓,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惊讶古人的智慧——坎儿井是如何在地下引出冰川积雪融水,把这一片干旱炎热的沙漠变成绿洲,赞叹吐鲁番的文物展现中华文化自信。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最后,我们拜访了融媒体中心、吐鲁番文联、图书馆等地,工作人员的艰苦奋斗造就了基层社会多功能的“转换口”与“适配器”,联络了时事与人民群众,引导了舆论的“最后一公里。”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既是历史的警示,更是现实的警钟。艰辛孕育发展,艰辛成就梦想。实现中国梦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驰而不息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迈步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要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并落实到一点一滴的行动之中,从而汇聚起奋勇向前的强大正能量。
日历上的淡淡墨痕赋予了时光不同的内涵,一个个纪念日让流动的历史有了确定的航道,让代代中华儿女有了笃行致远的精神依靠。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珍存纪念,追光前行。我不经感叹,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不汲汲于得,不戚戚于失,因为无论得失,皆是过程。在过程中行走,在过程中反思,在过程中突破,才是人生的真谛。但又怎能释怀昨日的美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35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