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为探寻黄河流域的精神文化,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追寻黄河故事,赓续红色精神”实践团队赴德州市齐河县开展了为期四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追寻黄河故事,在历练中赓续红色精神
一、以行促思,切实体验感受护黄使命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文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的黄河应当引起更多年轻人的关注。8月1日下午,团队成员们来到李家岸引黄闸管理所,在戚涛所长的带领下对引黄闸进行参观学习,并了解引黄闸的发展创新的历史,深入学习了有关水闸的专业知识,了解了水闸的重要性和作用,更被老一辈“守闸人”的坚守和创新深深感动。
古有大禹治水,今有治黄人代代接力。次日,团队成员们化身为巡黄护黄员,对黄河岸边堤坝和黄河沿岸两侧生态环境进行了实地考察,小八里段的职工李宾先生为我们讲述了保护黄河堤坝所使用的四角锥体新型防备石,并且给我们讲述了他们平时的巡察工作以及怎样判断黄河水位。
在防汛抢险培训基地进行讲解参观,为团队成员们讲述了汛期前的各种防护措施、在汛期黄河可能面临的各种坍塌及坍塌抢护。带领大家学会了打家伙桩,深入指导并带领实践团队成员进行了实操,通过亲身实践打家伙桩,团队成员深刻了解了每一个结背后的原理,感受到了老一辈人的智慧。近距离深刻感受到了护黄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学到了如何巡黄护黄。
二、聆听故事,用心感悟延续黄河文化
8月2日上午,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追寻黄河故事,赓续红色精神”实践团队抵达南坦“红心一号”黄河文化广场。团队在刘涛先生的带领下参观了红心广场,聆听黄河上第一只简易机动自航式钢板吸泥船“红心一号”在这里诞生的故事,在董连忱老前辈的口中更深刻的理解了在当时那个工具、设备、技术、物料都奇缺的时代创造奇迹的不容易,凭借着“一颗红心两只手”造成“红心一号”吸泥船,是无数“黄一代”艰苦奋斗、踏实肯干的辛勤汗水。
董老自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与黄河打交道,从普通工人到负责人,参与研发了自红星三号开始后的35艘船。在不断的治黄过程中,董老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不断创新。在工作过程中取得了诸多奖项。这些奖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科技创新奖等,在治黄领域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影响力。也正是向董老这样的许许多多前辈的执着坚守,互相影响,不喊苦不喊累,才有了现在的代代相传。正是有“红心一号”的精神支撑,才让像董老这样的“黄一代”老前辈在艰苦的岁月中埋头苦干,砥砺前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齐河黄河大桥下,黄河之水在桥下缓缓流淌,当地居民在桥下聊天唱歌,踏风乘凉。水沙不调问题一度导致黄河下游河道摆动频繁,对沿岸居民的农业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团队成员对当地居民进行黄河水沙方面知识普及。本次宣传的对象大多数是中老年人,在与爷爷奶奶的交谈中我们发现,黄河在他们的心中有着别样的情结,同时他们也一直希望黄河治沙的发展史能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宣传最后,居民们与实践团队积极合影,主动关注网络宣传账号,希望看到团队更多精彩的活动,学到更多黄河文化知识。
黄河文化振奋精神,中国文化的起源于黄河密切相连,保护黄河是保护我们的人类文明,传承黄河文化更是将黄河沿岸的人类文明继续传承下去。本次砼护黄河社会实践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实践团队成员个人的提高,更应将所学到的知识普及到社会各界,团结起社会的力量,传承和发扬黄河精神,共同守护这片热土,让黄河流域的未来更加美好。
三、对话名人,以工匠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8月4日,团队前往国家电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有幸对“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王进和“大国工匠2022年度人物”冯新岩老师进行专题采访。在对优秀大国工匠的采访中,我们受益匪浅。
“世界第一的荣耀,他直面生死从容写下‘刀锋’上起舞,守护着岁月通明,灯火万家”这是王进前辈荣获“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时央视对他的评价。而在今天的采访中王进前辈对我们说那只是大国工匠王进不是真正的王进,其实我并没有外界媒体虽说的那么“辛苦”,我只是代表了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学习艰苦奋斗只为守护万家灯火的每一位基层工作者。这是他多年来对所获得的荣誉的理解。尽管这些奖项都是非常重要的荣誉,但是王进前辈始终保持着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表示这些奖项不仅让他感到自豪,更重要的是让他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加充实。王进解释说,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线路工人,荣誉再多,我还是我,安全完成每一次带电任务就是我一直坚持的目标,只要肯坚持、肯创新,人人都可以成为劳模,每个人都能成为大国工匠。
“就是一个是坚持,发扬坚持的精神,再者就是要保持学习的态度,学习的状态,然后第三个就是发挥这个思考对,多思考,多积累。”采访中冯老师如是说道。作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公司电气试验工,冯新岩老师吃苦耐劳扎根电力一线23年,在百万伏特高压电磁环境下,冯新岩老师能轻松辨别出特高压核心部件的异常放电信号,致力于精准判别特超高压设备隐患,并将其消除在萌芽状态,被称为“冯尔摩斯”。冯老师整合自己过去二十三年的工作经验,告诫我们: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国家是机器的话,我们青年当下所做之事,就是一个个齿轮,要在自己的岗位做好力所能及的小事。
也许我们感受不到他们的存在,那是因为他们一直都在。正是这种伟大的精神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大国工匠,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奉献,这种精神才让我们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进而才会去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与行地传承和发扬,不断地鼓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我们也要将前辈们所展示的工匠精神与黄河精神相结合,共同奋斗,克服艰难,竭尽所能为祖国的未来做出自己的贡献。作为新一代祖国的接班人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以实际行动,为实现祖国繁荣昌盛而不懈努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32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