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彝路前行,绣出南华振兴新图景

来源: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作者:梁新茹

履践致远,奔赴云南南华不懈求索;躬行不辍,力助彝绣之花满园春色。

2023年暑假,14名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东大学子相聚组成“交织彩彝”社会实践团,前往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共同书写乡村振兴与新时代青年的东大故事。

(实践团成员与绣娘合影)

乡村振兴“靠人才”,留住人才“靠后方”

为缓解绣工们对子女暑期留守家中的担心,解决她们的“后顾之忧”,实践团在彝绣工坊开设了“交织彩彝 七彩假期”抚育班。团队通过开展绘画手工课、科普实验课等多项美育、科学类课程,锻炼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与实践能力。同时,实践团策划“JOIN答疑室·彩彝班”,招募东大志愿者开展长期一对一精准教育帮扶,切实分担绣工们为人父母的教育责任;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一颗关于爱和知识的翅膀,带着他们飞出大山。

(团队成员正在辅导绣工子女功课)

人才赋能“引活水”,驱动引擎“聚力兴”

“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绣娘人手紧缺、高水平绣娘不足一直是制约彝绣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7月19日,实践团成员与曲栩副县长,省级非遗传人丁兰英老师,绣娘代表以及中国石油大学的同学们一同开展了座谈会,与绣娘共商彝绣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共同探讨彝绣产业人才引进与培养方案,研究如何能吸引更多高质量人才和零散绣娘加入产业振兴的队伍中来,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多方共商彝绣发展,助力产业振兴)

彝绣传承“增新颜”,东大智慧“添亮彩”

彝绣这一传统技艺长期以来面临着“看着美丽,穿不出出去尴尬”,古老的技艺难以适配当代年轻人的审美。实践团成员在参观至善彝绣馆,深入了解精美的彝绣工艺品从设计稿纸到制成的全过程后,体验并参与了相关彝绣创意文化产品的设计与制作,将于至善彝绣馆的工作人员共同打造具有东大故事、东大特色、东大内涵的南华彝绣工艺品。在保留传统彝绣技法文化内涵的同时,对产品进行特色化、时尚化改造,吸引更多青年人的关注,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团队成员与工作人员共同探讨文创设计稿)

宣传矩阵“展风采”,多元传播“兴文化”

团队制作的《走进绣娘的一天》系列纪实性影片聚焦平凡绣娘,讲述她们与彝绣的情缘和故事。同时,新媒体的宣传矩阵:抖音、B站、微博、公众号等自营账号的投入运营成为彝绣文化的科普和宣传提供重要阵地。

创新驱动“开新局”,数字赋能“显力量”

实践团深度挖掘彝绣图案、绣法等非遗资源,更新并完善南华彝绣数据库。同时,团队还对彝绣纹样、配色进行特色化、时尚化改造,与彝绣馆共同推出具有东大故事、东大特色、东大内涵的彝绣文创产品。此外,实践团基于VR全景技术,1:1还原至善彝绣馆一期项目,与南华县共同打造至善彝绣馆·线上全景展厅,为南华彝绣交付了一份“科技名片”。

(团队所打造的“至善彝绣馆·线上展厅”场景)

市场调研“明方向”,产业共商“谋发展”

针对南华彝绣产业发展现状,实践团深入开展市场调研,走访南华县多家彝绣乡镇企业和合作社,近距离了解彝绣乡村企业的运行模式;对话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七彩彝州工艺品刺绣加工厂总经理丁兰英老师,广泛走访当地政府官员、彝绣企业负责人、绣娘等人,形成完整的市场调研报告;并通过市场反馈结果,探寻目前南华彝绣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实践团开展“共商南华彝绣发展”座谈会,与当地绣娘共同探讨南华彝绣发展方案,全方面助力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团队成员与人民网记者共同采访非遗传承人丁兰英@赵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28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一笔一画绘红色记忆,一墙一隅展文化魅力 ——宜春学院暑期“三下乡”新时

为契合幽居村红色文化发展主题,7月9日至10日,宜春学院“‘童’心向党,‘青’尽全力,‘红’扬普话,‘乡’约铜鼓”文明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于铜鼓县幽居村外墙开启手绘红色文化墙…… 邹佳欣 杜小燕 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以尺寸之功,护青山不染 ——宜春学院暑期“三下乡”文明实践队开展道路垃

为深入推进乡村环境卫生治理,营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提升村民的环保意识。7月8日,宜春学院“‘童’心向党,‘青’尽全力,‘红’扬普话,‘乡’约铜鼓”文明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 高丽 刘娟强 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归来采茶添幽致,悠然林间品香茗 ——宜春学院暑期“三下乡”新时代文明实

走进茶园,一畦畦茶树紧密相连,一簇簇嫩绿的新芽吐露。7月7日,宜春学院“‘童’心向党,‘青’尽全力,‘红’扬普话,‘乡’约铜鼓”文明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于宜春市铜鼓县棋坪镇…… 高丽 刘娟强 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筑梦社区,共创美好家园 ——宜春学院暑期“三下乡”新时代文明实践队开展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明城市、文明社会、文明家庭、文明个人”思想,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的文明素质和生活满意度。7月5日晚,宜春学院“‘童’心向党,‘青’尽全力,‘红’扬普话…… 杨凯利 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桃花源的甜蜜,大自然的蜂采 ——宜春学院暑期“三下乡”文明实践队开展摇

群山环绕,小河叮咚,蜜蜂展翅,甜蜜酿造……7月6日下午,宜春学院“‘童’心向党,‘青’尽全力,‘红’扬普话,‘乡’约铜鼓”文明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于宜春市铜鼓县幽居村开展摇…… 刘娟强 高丽 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漫漫长征路,莫忘英雄魂 ——宜春学院暑期“三下乡”新时代文明实践队重走

“山上的景色好漂亮,快帮我和它一起合个影。“小心点,把手给我,我来扶你。”……一句句的赞叹和惊呼从山上传来。7月6日上午,宜春学院“‘童’心向党,‘青’尽全力,‘红’扬普话,‘…… 杜小燕 邹佳欣 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大手拉小手,在风里走,在雨里走 ——宜春学院暑期“三下乡”新时代文明实

为弘扬红色精神,增强安全防溺水意识,提升动手能力。7月5日下午,宜春学院暑期“三下乡”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在宜春市铜鼓县棋坪镇幽居村小学开展红色小故事分享、防溺水…… 高丽 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豆腐飘香几万里,茶馨曼妙沁心扉 ——宜春学院暑期“三下乡”新时代文明实

7月5日晚,宜春学院暑期“三下乡”新时代文明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于宜春市铜鼓县棋枰镇幽居村开展乡村振兴背景下豆腐产业和茶叶采摘产业发展和满意度调研活动。实践团师生成员共计…… 刘娟强 杜小燕 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旗峰书院开展网络诗词主题文化沙龙活动

为深入理解诗词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引导青年在技术洪流中厘清守正创新的辩证关系,3月23日下午,旗峰…

人文学院举办2025年“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 第三讲

3月27日下午,人文学院2025年“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第三讲在学院楼202教室举办。校团委科创实践部谢俊慧老师为青马班学…

人文学院召开2025年学生社团负责人会议

为加强人文学院学生社团管理,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3月27日下午,人文学院于传统文化馆召开2025年学生社团负责人会议。院党…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第三期青马工程结业活动圆满落幕

为深化青年学生思想,培育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外国语学院第三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结业活动于3月20日在教学楼1-…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召开清明节假期安全教育专题会议

为切实做好清明节期间学生安全管理工作,4月1日,外国语学院各辅导员分别召开清明假期安全教育会议,外国语学院全体学生参与…

最新发布

理解残疾人
大学生网报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卿瑞阳)扶残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可能常会接触到残疾人,我们有义务对这部分群体进行关心,关爱。而关爱…
走进课堂,师范生暑期实习感悟
为响应“三下乡”号召,作为一名师范专业的学生,今年暑假在认识的老师的帮助和学习机构负责老师的看重下,我有幸在我家乡的一家学习机构担任补习老师一职。在实习期间,我深入了解了作为教师在课前、课中、…
全社会都来关心残疾人
大学生网报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卿瑞阳)扶残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可能常会接触到残疾人,我们有义务对这部分群体进行关心,关爱。而关爱…
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大学生网报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卿瑞阳)扶残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可能常会接触到残疾人,我们有义务对这部分群体进行关心,关爱。而关爱…
援助在行动
大学生网报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卿瑞阳)扶残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可能常会接触到残疾人,我们有义务对这部分群体进行关心,关爱。而关爱…
残疾人权利:我们关注
大学生网报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卿瑞阳)扶残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可能常会接触到残疾人,我们有义务对这部分群体进行关心,关爱。而关爱…
心愿支教·筑梦课堂
今天是心愿支教团队来到上坊社区进行志愿支教活动的第二天,经过短短一天的相处,同学们已然和老师们熟络了起来,课堂气氛越发轻松有趣。首先,团队队长顾励老师给同学们进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将红…
以杆秤打开校园科学实验的大门
以杆秤打开校园科学实验的大门“哇,我知道杆秤是怎么称重的了!”7月22日下午,浙江外国语学院赴金华浦江“蒲公英”传统文化送教下乡团队成员陪伴小朋友们一起,上了一节妙趣横生的科学实验课。课程以简易杆…
汽院学子三下乡:共筑希望,关爱留守儿童支教计划
支教活动旨在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期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我们将派遣一支充满教育热情和专业知识的支教团队前往目标地区,与当地的学校和社…
发展残疾人事业
大学生网报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卿瑞阳)扶残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可能常会接触到残疾人,我们有义务对这部分群体进行关心,关爱。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