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彝路前行,绣出南华振兴新图景

来源: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作者:梁新茹

履践致远,奔赴云南南华不懈求索;躬行不辍,力助彝绣之花满园春色。

2023年暑假,14名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东大学子相聚组成“交织彩彝”社会实践团,前往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共同书写乡村振兴与新时代青年的东大故事。

(实践团成员与绣娘合影)

乡村振兴“靠人才”,留住人才“靠后方”

为缓解绣工们对子女暑期留守家中的担心,解决她们的“后顾之忧”,实践团在彝绣工坊开设了“交织彩彝 七彩假期”抚育班。团队通过开展绘画手工课、科普实验课等多项美育、科学类课程,锻炼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与实践能力。同时,实践团策划“JOIN答疑室·彩彝班”,招募东大志愿者开展长期一对一精准教育帮扶,切实分担绣工们为人父母的教育责任;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一颗关于爱和知识的翅膀,带着他们飞出大山。

(团队成员正在辅导绣工子女功课)

人才赋能“引活水”,驱动引擎“聚力兴”

“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绣娘人手紧缺、高水平绣娘不足一直是制约彝绣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7月19日,实践团成员与曲栩副县长,省级非遗传人丁兰英老师,绣娘代表以及中国石油大学的同学们一同开展了座谈会,与绣娘共商彝绣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共同探讨彝绣产业人才引进与培养方案,研究如何能吸引更多高质量人才和零散绣娘加入产业振兴的队伍中来,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多方共商彝绣发展,助力产业振兴)

彝绣传承“增新颜”,东大智慧“添亮彩”

彝绣这一传统技艺长期以来面临着“看着美丽,穿不出出去尴尬”,古老的技艺难以适配当代年轻人的审美。实践团成员在参观至善彝绣馆,深入了解精美的彝绣工艺品从设计稿纸到制成的全过程后,体验并参与了相关彝绣创意文化产品的设计与制作,将于至善彝绣馆的工作人员共同打造具有东大故事、东大特色、东大内涵的南华彝绣工艺品。在保留传统彝绣技法文化内涵的同时,对产品进行特色化、时尚化改造,吸引更多青年人的关注,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团队成员与工作人员共同探讨文创设计稿)

宣传矩阵“展风采”,多元传播“兴文化”

团队制作的《走进绣娘的一天》系列纪实性影片聚焦平凡绣娘,讲述她们与彝绣的情缘和故事。同时,新媒体的宣传矩阵:抖音、B站、微博、公众号等自营账号的投入运营成为彝绣文化的科普和宣传提供重要阵地。

创新驱动“开新局”,数字赋能“显力量”

实践团深度挖掘彝绣图案、绣法等非遗资源,更新并完善南华彝绣数据库。同时,团队还对彝绣纹样、配色进行特色化、时尚化改造,与彝绣馆共同推出具有东大故事、东大特色、东大内涵的彝绣文创产品。此外,实践团基于VR全景技术,1:1还原至善彝绣馆一期项目,与南华县共同打造至善彝绣馆·线上全景展厅,为南华彝绣交付了一份“科技名片”。

(团队所打造的“至善彝绣馆·线上展厅”场景)

市场调研“明方向”,产业共商“谋发展”

针对南华彝绣产业发展现状,实践团深入开展市场调研,走访南华县多家彝绣乡镇企业和合作社,近距离了解彝绣乡村企业的运行模式;对话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七彩彝州工艺品刺绣加工厂总经理丁兰英老师,广泛走访当地政府官员、彝绣企业负责人、绣娘等人,形成完整的市场调研报告;并通过市场反馈结果,探寻目前南华彝绣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实践团开展“共商南华彝绣发展”座谈会,与当地绣娘共同探讨南华彝绣发展方案,全方面助力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团队成员与人民网记者共同采访非遗传承人丁兰英@赵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28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感谢您 献血者——巢院学子敢奉献

中国青年网合肥7月21日电,2024年7月12日至7月17日,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感谢您献血者”献血知识普及实践团在安徽环巢湖地区开展社会实践。血液是拯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物质,至今仍无法…… 刘坤 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查看全文 >>

血液连接心灵,爱心润泽乡间

中国青年网合肥7月22日电(通讯员金宇航、王诗颖)2024年7月12日至7月16日,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感谢您献血者”献血知识普及实践团在安徽环巢湖地区开展社会实践后返回家乡。此次社会…… 刘坤 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查看全文 >>

巢湖学院返家乡:献热血,献爱心

中国青年网合肥7月21日电(通讯员彭真)2024年7月12日至7月16日,一支由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在校大学生组成的“美丽中国实践团”在环巢湖区域结束后返家乡展开了一系列志愿服务公益活动…… 刘坤 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查看全文 >>

无偿献血传真情,助力生命暖人心

在这次三下乡的活动中,我们承担了宣传献血知识的重要任务。一开始,我对这项任务充满期待,同时也有些许忐忑。我期待能够为社区的朋友们带去一些他们可能缺乏的知识,也忐忑于自己是否…… 刘坤 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查看全文 >>

心连心,血融情——巢院学子返家乡

坚定、彻底、纯粹,是中国人不懈追求的至高境界。《易·乾》曰: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实践能力、丰富自身经历、提高公民对献血的认识…… 刘坤 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查看全文 >>

巢湖学院:献热血,献爱心

中国青年网合肥7月15日电,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的一群热血青年们,组成了一支特殊的实践团队——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赴环巢湖献血知识普及实践团队,旨在宣传“献出热血,奉献…… 刘坤 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查看全文 >>

环巢湖边的义举:数学与大数据学院学子开展献血知识普及与调研

中国青年网合肥7月16日电,7月上旬,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的一支志愿者团队来到环巢湖地区开展了为期五天的献血知识普及调研活动。此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当地居民对于无偿献血的认…… 刘坤 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查看全文 >>

心连心,血融情

在2024年7月15日,巢湖学院的一群热血青年们,组成了一支特殊的实践团队——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赴环巢湖献血知识普及实践团队。他们走进了巢湖市凤凰山街道,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献…… 刘坤 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开展壮乡民族特色主题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引导全体党员感悟“家国同源”的文化深意,…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翻译教研室召开教研工作研讨会议

4月2日,外国语学院翻译教研室在教学楼2-402召开教研工作研讨会议。此次会议由翻译教研室主任王鑫主持,翻译教研室全体无课教…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赴新乡、焦作开展专升本招生宣传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专升本招生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优秀专科毕业生报考,外国语学院招生宣传小组前往新乡学院、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焦…

革命馆里话初心,奋斗路上正青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学雷锋系列活动三月的春风,带着温暖与希望,吹拂着大地,也吹响了传承雷锋精神的号角。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

“名郡植春筑福庭”——“美化环境,共享健康” 名郡社区卫生行动

为营造整洁、卫生、健康的社区生活环境,团支部组织团员们对名郡荷塘社区环境进行了清理。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

最新发布

理解残疾人
大学生网报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卿瑞阳)扶残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可能常会接触到残疾人,我们有义务对这部分群体进行关心,关爱。而关爱…
走进课堂,师范生暑期实习感悟
为响应“三下乡”号召,作为一名师范专业的学生,今年暑假在认识的老师的帮助和学习机构负责老师的看重下,我有幸在我家乡的一家学习机构担任补习老师一职。在实习期间,我深入了解了作为教师在课前、课中、…
全社会都来关心残疾人
大学生网报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卿瑞阳)扶残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可能常会接触到残疾人,我们有义务对这部分群体进行关心,关爱。而关爱…
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大学生网报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卿瑞阳)扶残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可能常会接触到残疾人,我们有义务对这部分群体进行关心,关爱。而关爱…
援助在行动
大学生网报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卿瑞阳)扶残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可能常会接触到残疾人,我们有义务对这部分群体进行关心,关爱。而关爱…
残疾人权利:我们关注
大学生网报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卿瑞阳)扶残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可能常会接触到残疾人,我们有义务对这部分群体进行关心,关爱。而关爱…
心愿支教·筑梦课堂
今天是心愿支教团队来到上坊社区进行志愿支教活动的第二天,经过短短一天的相处,同学们已然和老师们熟络了起来,课堂气氛越发轻松有趣。首先,团队队长顾励老师给同学们进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将红…
以杆秤打开校园科学实验的大门
以杆秤打开校园科学实验的大门“哇,我知道杆秤是怎么称重的了!”7月22日下午,浙江外国语学院赴金华浦江“蒲公英”传统文化送教下乡团队成员陪伴小朋友们一起,上了一节妙趣横生的科学实验课。课程以简易杆…
汽院学子三下乡:共筑希望,关爱留守儿童支教计划
支教活动旨在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期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我们将派遣一支充满教育热情和专业知识的支教团队前往目标地区,与当地的学校和社…
发展残疾人事业
大学生网报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卿瑞阳)扶残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可能常会接触到残疾人,我们有义务对这部分群体进行关心,关爱。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