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花边,又称万缕丝,在20世纪初由意大利威尼斯传入杭州萧山,萧山也因此有了“花边之都”的美誉。萧山花边汲取了欧洲蕾丝工艺的优点,又结合中国传统的抽纱和刺绣技艺,我们常说的蕾丝就是萧山花边的前身,蕾丝也可以叫做花边。萧山花边是浙江省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也是浙江省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萧山花边多以花卉动物等自然素材为题材,发展至今,已有四十余种针法。花边产品也扩展到台毯、沙发套、窗帘、床罩、杯垫、花伞、服饰、纪念品等2000余种。但是萧山花边手工技法难,耗时时间长,机器逐渐代替人工制作,从事手工花边的人越来越少,萧山花边手工技艺正濒临失传。萧山花边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面临这一难题,萧山花边选择创新发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搭桥,结合现代的审美需求,做出适应当今时代的改变。现在,萧山花边不仅进入博物馆、学校,也在努力进行题材创新和跨界融合,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理论是实践的眼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进一步了解萧山花边等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下的生存现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力量,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萧山行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萧山花边为例,在杭州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实地调研活动。
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无法实地到访萧山丽华花边珠绣文化研究所进行参观调研,在与研究所负责人同时也是非遗萧山花边技艺的传承人王丽华老师商讨过后,“萧山行客”团队在2023年6月28日上午10时许,对王丽华老师进行了线上采访。通过这次采访,团队了解到了王丽华老师目前在研究所和萧山花边方面所做的工作、创作出的创新作品的灵感来源和创作思路以及老师对非遗文化“国潮化”的看法。王丽华老师认为萧山花边技艺的传承难点在于现在的萧山花边普遍采用机器生产,手工技艺耗时长、效率低,正在面临知名度低、后继无人、技艺即将失传的难题。王老师对于非遗技艺“国潮化”,如使用花边元素与当地品牌进行联名合作这一想法持传统态度,认为这难以实行,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王丽华老师的意见与看法对于团队的研究有很大帮助。
6月29日上午,“萧山行客”团队来到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在二楼的萧山花边手工艺展台见到了萧山花边的另一位传承人——符曼倩,展台旁的墙上与展示柜里陈列了多件萧山花边作品,有创新的捕梦网、口罩、装饰品,也有传统的重工万缕丝床罩。现代与传统的碰撞,让人眼前一亮。团队对符曼倩老师进行了现场采访,符曼倩老师因为兴趣学习萧山花边,已经坚持了五年。在萧山花边传承难点和日常工作方面,符曼倩老师与王丽华老师的回答相差不大。但是在技艺“国潮化”、创新性发展的看法方面,符曼倩老师作为年轻一辈的传承人认为这可以提高萧山花边的知名度,使传播更加广泛。符曼倩老师也将自己的创新想法落到实处,制作了许多含有现代元素的花边作品。符老师认为传承非遗的难点在于没有资源和渠道学习,记载的资料大多是口述然后口口相传,非常零散,没有体系。希望政府和社会能将非遗文化详细系统地进行整理,使传播更方便,更有效率。两位老师想法的不同点也对团队进一步研究非遗的传承与发展起到很大的助力。随后,团队成员在符曼倩老师的指导下,亲身体验萧山花边技艺,制作了含有花边元素的捕梦网。
6月30日中午,团队一行来到萧山花边的发源地——瓜沥镇坎山十里长街,在老街的墙壁上还可以看到多年前妇女挑花边的照片,这些照片定格了有温度的历史记忆。在这里团队还遇见了一位曾是萧山花边绣花女工的老人,她向团队成员口述了绣花技艺、针法与绣花的过程。6月30日下午,团队抵达萧山博物馆,在这里团队见到了王丽华制作的亚运花式艺术品《江南忆》和机绣的“萧山瓜沥文化体育中心”花边作品。非遗文化与亚运的碰撞体现出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独特魅力与美感。随后团队来到了刚开馆的萧山花边非遗生活馆,这个地方向人们科普萧山花边的历史沿革和创新发展,展示了绚丽多彩的花边技艺与作品。工作人员向成员们介绍馆内的钱塘潮涌传统工艺工作站每周都会开展主题各异、丰富多彩的非遗体验活动,推动非遗贴近人们现实生活。
现在的如王丽华、符曼倩这样的传承人因为热爱与情怀坚持着萧山花边技艺的传承,同时这也是匠人精神的传承,坚持不懈,精益求精,在一个领域深耕细作,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卓越、改进创新。通过她们的努力,萧山花边技艺得以延续,人们能够欣赏了解和亲身体验这种独特的传统工艺和艺术作品。这样的坚定与执着也感动着团队的每一位成员,让成员学会用饱含坚守、专注、认真、负责和与时俱进的匠心面对和探寻生活。
通过此次对于萧山花边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与萧山花边传承人开展深度对话,以萧山花边为例了解到了萧山花边等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与传统手艺在当代社会下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还有许多地方尚需改进和提升:学习资源的不足、人才的缺失、知名度低、了解渠道少、无人愿意学习等。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离不开政府和相关部门四面八方的努力。社会各界应加大对非遗文化的宣传和支持力度,为非遗文化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事业蓬勃发展。
同时,“萧山行客”团队成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投入到帮助萧山花边进一步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从大学生、年轻一代的角度分析提出建议与提案。深入挖掘其中的传承与创新之道,为非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杭州非遗文化一定能够在当今时代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24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