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调查主要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地区的恢复重建情况,陕西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岭南先锋 生态秦岭”秦岭南麓地质灾害调研社会实践小组在指导教师郭鸿老师的带领下于2023年7月14日-15日对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汉坪村进行了深入调查。
2021年10月5日,南郑区汉山街道办汉坪村三、四组苍儿崖沟谷后部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泥石流区域长约510m,宽约130m,厚约10m,体积约45万m³。灾情造成汉山区域直接经济损失约7687.5万元。灾后,当地政府及时响应,立刻做出相关措施,疏散受灾人群,并在后期对于受灾地区进行了防护措施的修建以及对当地的重建。
到达汉坪村后,郭鸿老师首先带领小组成员参观泥石流灾害经过的地区。近距离了解泥石流对于建筑、耕地和山体的影响以及对村民正常生产生活的危害。
讲述泥石流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陕南地区多山区沟谷,降水量充沛,由暴雨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其特征往往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砂、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
参观该地在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对于泥石流防治措施工程。图中的泥石流导流渠泥石流爆发时可以使泥石流汇聚在沟道内,朝预定方向运动,虽然有时流速过大越过土堤,但仍能有效降低流速,减轻泥石流灾害。在灾害过后安排人员清理沟槽内淤积泥土碎石,可反复使用,是相当有效的泥石流防治建筑。
而后在郭鸿老师的带领下,对当地土壤进行了采样,带回学校实验室进行力学分析。
为了更深一步了解泥石流对村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实践小组成员分组对受灾地区灾后重建情况进行了入户调查和防灾宣传,询问当地村民灾害发生后生活所受影响,为村民们普及泥石流灾害相关知识,增加村民的灾害防范意识。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加准确,小组对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受灾程度的人群进行了调查,过程中,在与年纪较大的老人交谈时听不懂方言是一大难题,但小组成员不畏困难,努力克服,在取得老人同意下对采访进行录音和录像,带回学校反复研讨并询问本地学生,从而使调查的真实性得到了保证。在与村民的交谈中得知,村民的房屋,庄稼均在泥石流灾害中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得益于当地政府反应迅速,南郑区区委对灾害后期安置十分重视,对灾害做出了相应措施和后期补偿,使村民的损失降到了最小。截止到目前,已有部分村民已搬回居住,但相关地区的耕地因灾害暂时无法耕种,针对这一情况小组成员了解到,当地政府针对耕地受损提供了相关经济补助,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村民因耕地受损造成的损失,缓解了村民的经济压力。
天灾无情,人有可为,当地政府对于泥石流灾害防治情况十分重视,相关部门在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冒雨赶赴受灾地区察看灾情,组织专业人员对该地区持续进行地灾检测,在灾后及时修建顺坡,开挖沟槽,对受灾村民及时进行安置以及补助,定期对村民进行灾害防护宣讲,紧急逃生演练等,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真正做到把“人民至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当地村民也表示,要认真学习灾害防范知识,在之后的生产建设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共同维持美好家园。
近年来,针对自然灾害的防范,党和国家都付出了巨大努力,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退耕还林,保护环境,坚定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信在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可以共同营造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24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