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清晨,当夜色还蒙罩着武汉的天空,我们就踏着星月的碎影,来到了赫赫有名的武汉大学,开始了浙江大学赴武汉红色革命基地社会实践之旅。在武大的实践之旅,重点是徒观周恩来总理抗战时期在武汉工作、生活的故居,以缅怀这位令中国人尊敬难忘的开国元勋。
清晨的珞珈山头漂浮着一丝薄薄的雾气,冲淡了武汉这个火炉的暑气。佳木茏葱,奇花闪灼,微风夹杂着淡淡的泥土馨香,从横斜的叶缝中飘逸着笑容,热情欢迎我们。沿着盘山公路,我们一边欣赏武大怡人的景色,一边寻觅着周总理的踪迹。途中,很多老人白发苍苍,精神矍铄地在锻炼,或在晨跑,或在打太极,满脸洋溢着幸福。如果没有文革的浩劫,如果没有病魔的袭击,或许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也会像这些老人一样,安详地度过晚年。想到这些,我内心为之一震,一丝苦涩悄然涌上心头。
我们知道,周总理的故居坐落在珞珈山半山腰,是 “十八栋”27号,一栋英式田园别墅,但我们走了足足一个小时依然不见其芳影。恰在这时,我看见一位老人在林间散步,立即走上前去探访。老人一听是大学生进行红色革命基地社会实践,就主动为我们带路,边走边讲周总理的这座故居。老人说,武汉大学周恩来故居位于珞珈山南坡,是一栋坐北朝南西式二层楼房。1938年,周恩来和夫人邓颖超在此住了四个月。在这里,周恩来组织领导抗日宣传活动,做着幕后工作;这间小别墅,也见证了周总理与斯诺、史沫特来、斯特朗等国际友人以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部分工作人员的会见,因此这里有着“国共合作抗日小客厅”之美誉,为当时抗日行动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我国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老人虽已是花甲高龄,可谈到周总理时,声音有些哽咽,表情肃穆;给我们讲述周总理的事迹,激动万分,甚至有时候前言不搭后语,但是我们却从他不太流利的普通话中听出了他对于周总理逝世的惋惜。或许这就是周总理独特的魅力所在,只有那个时代的人才饱含深情。从老人断断续续的叙述中,对于周总理的印象又添加了不一样的情绪。
终于见到了庐山真面目,遗憾的是我们不幸碰到了闭馆。老人告诉我们,故居始建于1931年,与附近十余幢同期修建的别墅群一道,被统称为武大“老十八栋”。 为了保护和纪念,2001年,周恩来故居作为武大早期建筑群的一部分,被国务院列入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13年,武汉大学把包含在周恩来故居的珞珈山“十八栋”作为“历史文化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式的把这里作为爱国教育基地,于武大120周年校庆前后正式的对外开放;2016年讲故居修缮完工,成为武汉大学周恩来纪念馆,这给我们年轻的未经历过战乱一代上了深沉的一课,让我们走进周总理,走进战火纷飞的年代。
周总理虽然早已离去,但是他把一生奉献给革命,都奉献给了新中国。依稀记得小学那篇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如今的年龄对于其中蕴含的不舍与敬重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次周总理故居探访之旅,让我对于周总理的了解更加深刻,我想衷心地对周总理说:“谢谢您为中国为人民所做的一切,您永远是我们敬重的总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1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