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全球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保护生态环境,守卫我们的绿色家园,2023年7月10日至7月17日,常州工学院“绿水青山”实践团队的垃圾分类小组成员在各自的家乡开展了垃圾分类宣传和倡导的实践活动,以推进垃圾分类落到实处,促进绿色低碳融入生活。
经济发展,生产生活齐进步,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物质需求增大,相应的生产产量、种类也随之增长。然而,向好发展的表象下也涌动着危机:垃圾产生量翻升。全国各地都面临着垃圾没有地方填埋焚烧,没有时间和金钱无害化处理的困境。垃圾车更频繁地往来也运不走小区内环卫垃圾桶的悲哀。如果这种现状得不到改变,垃圾将会极大影响和威胁我们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为助力解决此问题,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选择在生活垃圾分类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实地考察、知识学习、发放问卷、分析结果、实地宣传五大部分,推进垃圾分类深入居民生活,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
7月10日早上八点,分散在江苏各地的小组成员开始在自己所在的社区进行实地考察。鉴于上班族大多数是年轻人和中年人,按理来说,应对垃圾分类有更清楚的了解,并且更有能力执行。但令我们失望的是,一个上午过去,只有不超过十人进行垃圾分类,其余所有居民都是将垃圾直接丢进任意的环卫垃圾桶,眼前的分类标识、管理条例、宣语标语都只成为了摆设,居民们没有做出任何改变,垃圾桶上徘徊的蝇虫也是如此。我们于晚上八点再次出门考察,期待厨余垃圾能撑开人们紧闭的双眼,被丢弃在它该在的地方。但依旧失意而归。至此,我们都清晰地认识到:对于绝大多数居民来说,垃圾分类还只是个被印刷在文件上的概念。形同虚设的垃圾分类集中点、告知书都没有使垃圾分类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
考察结果当头一棒地打破了我们的幻想,也更加坚定了我们从自身做起、引领居民行动的决心。第二天,我们在自主查找、学习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以开展小组线上会议的形式,分享大家学到的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以及流程,交流各自的想法。其中,通过研究日本等国家的成功案例,我深刻认识到垃圾分类任重而道远,需要自上而下的团结一心、严格执行。养成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尽管自身的力量很微薄,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以身作则,社区垃圾分类定会有所改善。
先前发布的调查问卷也已有了数据,我们再一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填写网络问卷的大多是年轻人,但即使是他们,能分清全部垃圾种类的,也寥寥无几,就更别提社区里的中老年人了。我自己也进行了问卷的填写,明白了自己在垃圾分类知识方面的的不足。我要与社区公民们一起学习、实践,在做好普及工作的同时,做一名垃圾分类的践行者。足履实地,不骛虚声。11日晚,我在家庭里进行了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和倡导工作。次日,我带着分类好的垃圾来到社区的垃圾分类收集房。垃圾被接过,却又被放置在了一旁。工作的阿姨无心顾及新到的垃圾,只是在面前的大垃圾桶里翻翻捡捡,把不属于那个垃圾桶的挑出去。阿姨说垃圾分类收集房早上7点到晚上9点开放,我现在看到的,就是她的工作。可这是分类垃圾收集房,并不是垃圾集中堆放点,情况本不该是这样。下午我带着相关材料,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进行调查、宣传,用自己的力量来改变、改善家乡。在一份份发出去的宣传单里,在一次次介绍垃圾分类的对话里,在一句句结尾的呼吁声里,我似乎感受到大家在苏醒。于是,当我走在社区里,听到:“最近好像又在宣传垃圾分类了,是要分的,有好处啊…”,此时,垃圾分类不再只是个被印刷在文件上的概念,不再只是一句空言。
在短暂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在实践中要积极学习新的内容,我们所做的工作不可能完全符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工作过程中也会遇到新的自己不了解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克服难题,来更好地完成工作;还要善于与人沟通,在普及垃圾分类过程中根据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比如对老人介绍时尽量多用图片说明,用简洁的话语;在实践中需自信、大胆,自信地宣传垃圾分类的知识、发出呼吁,保持自信才能使自己在工作中更有活力、更有动力,也更有感染力。
本次实践,是我们服务社区、丰富经历、茁壮成长的宝贵途径。垃圾分类的行动任重而道远。我会继续在日后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垃圾分类的全面实现而努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02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