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插秧完成后,育秧大棚出现闲置,而再生稻收割之后,冬季也会出现良田闲置现象,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土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林文雄教授及其团队推出“再生稻+”模式。
7月27日,由福建农林大学联合福建省农技协共同组成的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赴南平浦城“乡村振兴,同圆粮梦”三下乡实践队队员在林文雄教授、林文芳副教授的带领下,前往南平市浦城县临江镇万鑫家庭农场调研“再生稻+”——生态大棚的产出情况。
万鑫家庭农场生态大棚基地位于浦城县临江镇水东村,占地30亩,共计30个大棚,在当地进行“再生稻+低碳高效节能农业模式之‘育秧+适龄蔬果’大棚轮作示范。
此基地目前生产有瓠瓜、黄瓜、辣椒、空心菜等瓜果蔬菜。但是据基地负责人马芳华介绍,春季大棚育秧后按照季节已先后种植七彩圣女果、贝贝南瓜、包菜、花菜等时令水果和蔬菜,实现“两减三提”,即减少生产成本、减少碳排放、提高大棚资源利用率、提高人工效益、提高单位面积收入。
调研团队在大棚里亲自采摘黄瓜品尝,脆甜爽口。根据负责人马芳华介绍,如以目前生态大棚种植的瓠瓜为例,一亩地可以产出两万斤瓠瓜左右,批发价平均八毛左右一斤,除去运输和其他成本净利润可达四毛一斤,总产值利润可达八千元一亩地,提高了种粮的综合效益。
此外,林文雄教授还强调了田埂豆的种植。田埂豆,顾名思义是指在再生稻种植的田埂上种植大豆。田埂豆的种植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丰富稻田生态圈,并且豆科植物能固氮,增加土壤养分,同时田埂豆为青蛙等其他昆虫天敌提供了生活场所,减少其对水稻的危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96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