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

来源: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勇敢且温柔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然而,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乡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为此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23文化速递实践队深入阳新县排市镇山田村收集调查数据,从而了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全员参与”的现状。通过对山田村精神文明建设“全员参与”现状的调查,分析调查成果,反思问题,总结经验,探讨如何加强农民教育、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和提高农民道德水平,为乡村的发展和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全员参与

一、引言

(一)调查背景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与国家整体发展密切相关。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其他因素,中国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产力水平较低,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也不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地区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振兴、乡村环境改善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日益受到关注。

当前,我国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良好发展机遇。一是政策环境优越。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为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二是社会氛围浓厚。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氛围日益浓厚,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农民需求迫切。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文化需求的增长,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四是文化资源丰富。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传统村落、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优势。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全员参与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然而,从目前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来看,全员参与的程度还不够理想。一方面,一些农民群众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清,缺乏积极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引导和支持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存在不足,未能有效地调动农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二)调查目的和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村地区出现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农村经济的衰退,农村地区的贫困现象也较为普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旨在通过产业升级、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等多方面手段,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为中国农村地区的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通过乡村振兴,农村地区可以实现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乡村振兴也将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机遇。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政府需要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地区,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发展。企业需要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社会各方也需要关注农村地区的发展,积极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共同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区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的制约,乡村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发展相对滞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旨在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农民群众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是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乡村地区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通过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可以进一步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觉性。二是有利于提高农民群众的文明素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可以通过文化宣传、教育培训、科技推广等方式,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是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各方面的振兴。四是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乡风文明、民风淳朴、社会和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深入了解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全员参与的现状,为今后的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我们展开了一次针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全员参与的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形式,了解农民群众对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态度和参与情况,以及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引导和支持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做法和效果。

(三)主要概念

1.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中国中央政府提出的一项战略,旨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升级、农民收入增加、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发展。乡村振兴的背景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包括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不足等。

2.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新风尚,促进乡村居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3.全员参与

全员参与是指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支持,更需要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一种全民动员的态势。

4.乡村公共基础文化设施

乡村公共基础文化设施是指乡村中为居民提供文化活动和文化服务的公共场所和设施,主要包括图书室、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乡村舞台、公共体育设施等。这些设施是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是乡村居民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承和发展乡村文化的重要场所。

二、方法与过程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排市镇山田村随机抽查的村民为主要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1.问卷法:本次问卷为团队合作组编问卷——《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全员参与”现状研究》,问卷的主要对象是阳新县排市镇山田村的村民以及山田完全小学的师生和家长,发放问卷581份100%回收,全部有效。编订的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村民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了解程度,村民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献力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节假日民俗活动和体育活动开展的频率,村里的公共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情况,目前阻碍乡镇农民群众参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因素,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对国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乡村振兴中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基层组织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乡村发展有哪些意义等。

2.访谈法:对山田完全小学的师生代表和当地村委会的领导们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全员参与”的现状。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全员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文献法:在知网上收集了大量关于我国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文献,作为本次调查的参考资料,并为后期的调查分析提供了知识储备。

(三)调查过程

1.调查成员:本次社会调查成员为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23文化速递实践队。

2.调查对象:阳新县排市镇山田村的村民以及山田完全小学的师生和家长。

3.实施过程:经过团队成员的共同讨论,我们陆续确立了课题、问卷及访谈提纲。之后在支教的过程中抽空组队去分发问卷。在调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上,我们采用了严格的数据管理和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清洗和筛选,对不符合调查要求的数据进行了剔除。在数据分析方面,我们采用了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技术对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我们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和建议,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四)数据分析

本次问卷发放,线上问卷二维码由实践队队员分发给山田村的村民以及山田完全小学的师生和家长直接进入问卷星页面填写;线下问卷由队员将有效问卷输入问卷星,线上线下问卷统一用问卷星计算模式进行数据分析。本次报告能够保证数据分析的客观性和精确性,所分析的数据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

三、现状与分析

(一)基础信息

1.性别

本次问卷调查男生占比30.29%,女生占比69.71%,男女比例约为3:7,女性占比例较大。乡村青壮年男性大多外出打工,留下妻子照顾小孩和年迈的老人,男女比例符合乡村实际情况,问卷结果真实有效。

2.学 历

学历是研究本课题的重要因素,为了解不同学历的人群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精神文明“全员参与”的不同理解,我们设置了小学、初中、高中、本科及以上和其他五个选项,全面了解答卷人群的学历。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家长的学历一般为初高中(占比约20%),当地村民的学历一般为本科及以上(占比约65%),乡村地区的学生家长大多学历不高,这也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但相对于20世纪的乡村地区,村民的学历有一个明显的提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正是因为学生家长的学历普遍不高,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会比较高。

3.政治面貌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与政治面貌有着密切关系,意识形态安全是我国治理的重中之重,关注不同政治面貌人群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了解程度有利于课题的研究,也可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在本次调查结果中,大多数参与者为共青团员,占比52.32%,群众占37.35%,中共预备党员或中共党员占10.33%。

(二)村民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比较了解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宣传栏、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农民群众深刻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开展文化活动。组织农民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乡村文艺演出、群众性文化活动、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等,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3. 普及科技知识。通过开展科技培训、科技宣传等工作,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

4. 推动乡村产业升级。通过加强技术指导、拓宽销售渠道等措施,推动乡村产业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5. 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通过推广文明礼仪、破除陈规陋习等形式,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提高农民群众的文明素质。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培养有文化、有道德、有素质、有担当的新型农民,形成文明、和谐、有序、宜居的乡村社会。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通过加强乡村教育、文化宣传、科技推广等工作,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使他们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文化修养和实用技能。

2.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深入挖掘和利用乡村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培养农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3. 促进乡风文明和民风淳朴。加强乡村社会治理,规范村民行为,倡导文明新风,促进乡风文明和民风淳朴,营造和谐、宽松、有序的社会环境。

4. 提高农民群众精神追求。通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送文化下乡、文化志愿服务等方式,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品位。

5.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通过发展乡村产业、提高农民收入等措施,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调查统计显示,超过半数以上的村民表示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比较了解,这也从侧面说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比较理想,宣传力度比较到位。

(三)献力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主要是志愿服务者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新时代的重要任务,而志愿服务者是推动这一建设的重要主体。志愿服务是一种无私奉献的行为,通过自愿付出时间和精力,为社

会和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志愿服务者可以为乡村居民提供文化、教育、卫生等多方面的服务,推动乡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乡村地区的文化资源相对较少,志愿服务者可以通过开展文化活动、赠送图书等方式,为乡村居民提供文化服务。乡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志愿服务者可以通过支教、培训等方式,为乡村居民提供教育服务。乡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志愿服务者可以通过义诊、健康宣传等方式,为乡村居民提供卫生服务。

(四)乡村公共基础文化设施的满意度较高

随着国家对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视,乡村公共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是设施数量不断增加。各地纷纷建设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乡村舞台等设施,为乡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文化活动场所。二是设施条件逐步改善。许多乡村公共基础文化设施进行了修缮和改造,设施条件得到了改善,更好地满足了居民的文化需求。三是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各地积极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如乡村文艺演出、图书阅读、体育比赛等,丰富了乡村居民的文化生活。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与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滞后,不仅影响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制约着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全面发展。那么,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乡村经济基础薄弱是制约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原因。乡村经济水平的落后,使得农民群众在物质生活上难以得到满足,很难有余力去追求精神文化生活。长期的贫困和落后,导致农民思想观念陈旧,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另一方面,由于乡村经济基础薄弱,导致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文化场馆、图书馆、体育设施等相对匮乏,农民难以享受到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2.乡村教育事业发展滞后是导致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乡村教育资源的不足,使得农民群众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文化素质难以提高。农村教育体系不完善,教育内容和方式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同时,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优秀教育人才流失严重,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素质的提升,影响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3.乡村文化传承创新不足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乡村文化传承和创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乡村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滞后,导致乡村文化传承创新不足。一方面,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了断层,许多优秀的民间文化、民俗文化逐渐消失;另一方面,乡村文化创新能力较弱,对现代文化的传播和创新不够。这些都使得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缺乏新鲜血液,难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4.乡村治理水平不高也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乡村治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然而,当前乡村治理水平仍然不高,导致乡村社会风气不正,陈规陋习依然存在。一些地方封建迷信、赌博等不良风气盛行,严重影响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5.政策制定和实施不到位也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滞后的原因。在政策制定层面,一些地方政府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在政策实施层面,部分政策难以落地生根,政策效果不佳。这些都制约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总之,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滞后的原因多种多样,涉及经济、教育、文化、治理等多个方面。要真正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必须综合施策,从多个层面发力,努力为农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给村民带来的改变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是近年来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旨在提升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在各地政府的积极推进下,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村民带来了诸多改变。

1.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村民文化生活的丰富。在过去,农村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农民的娱乐方式不多,大多是看看电视、打打牌、聊聊天。而现在,随着文化下乡、文化惠民政策的实施,各种文艺活动、文化设施逐渐走进了乡村。比如,村里建起了文化站、文化广场、图书室等,为村民提供了学习、娱乐的好去处。同时,各种文艺表演、展览、讲座等也经常在乡村举行,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高品质的文化演出。这些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让村民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让他们得到了更多的精神享受。

2.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养。在文化活动日益丰富的同时,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也注重培养村民的文化素养。各地政府通过开展文化培训、讲座等形式,帮助村民学习文化知识、提高文化水平。例如,一些地方开展的“文化夜校”、“文化大讲堂”等活动,就受到了村民的欢迎。通过这些活动,村民不仅学到了新的文化知识,也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对于自身的发展、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都具有重要意义。

3.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在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和社会各界注重加强对村民的思想引导,促进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通过开展“文明户”、“文明村”等评选活动,激发了村民争创文明、争做文明人的热情。同时,一些陈旧的思想观念也逐渐被摒弃,村民更加开明、自信,积极向上。

四、思考与建议

1. 缺乏有效的精神文明建设措施

当前许多乡村缺乏有效的精神文明建设措施,许多农民仍然缺乏科学知识、法律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等方面的知识,导致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许多困难。此外,一些乡村的文化建设缺乏创新,缺乏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

2. 农村文化建设滞后

乡村文化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许多乡村的文化建设滞后,许多农民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导致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渐消失。此外,一些乡村的文化建设缺乏创新,缺乏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

3. 农民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农民道德水平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然而,当前许多农民的道德水平有待提高,许多农民缺乏诚信、责任和敬业精神等方面的品质,导致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许多困难。

调查结果显示,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全员参与的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

1.农民群众对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认识到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对于文明乡风的倡导和践行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

2.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引导和支持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许多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加强宣传和引导,加大资金投入,为农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条件和支持。

3.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全员参与程度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尽管农民群众对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参与积极性有所提高,但在实际参与过程中,仍存在农民群众参与程度不均衡、参与方式单一、参与效果不佳等问题。

1.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农民群众对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宣传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

2.创新参与方式,提高农民群众参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根据农民群众的需求和兴趣,创新参与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和平台。

3. 加强文化建设。要通过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开展文化活动等方式,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为农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4. 加强科技培训。要通过加强科技培训、推广新技术等方式,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推动乡村产业升级。

5. 强化监督管理。要加强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不符合文明乡风建设的行为,确保乡风文明建设取得实效。

6.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全员参与提供保障。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改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为农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支持。

四、结语

总之,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全员参与的现状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但仍需在宣传引导、参与方式、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大力度,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全员参与的程度不断提高,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加强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采取有力措施,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95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新农人社会实践团队赴武汉市农科院奶牛场与奶牛初相遇

(通讯员:黄金凤马啸李一聪摄影:马啸)7月9日凌晨五点半,天微微亮,新农人团队全体成员准时到达武汉市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奶牛场,一行人摩拳擦掌对即将要开始的工作充满着期待。与领学指导…… 黄金凤马啸李一聪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交通安全法》案例鉴析 ——山东大学法学院启明社区服务团队第二次宣讲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面临各种各样的通勤需求,在开车、坐车时,难免遇到小摩擦,出现小意外。交通安全越来越得到大家的…

农村的法律保障宣讲会 ——山东大学法学院启明社区服务团队第一次宣讲

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得到我们的关注,保障好农民的合法权益是鼓励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民法典》也对农业相关的问题进行…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师本2301班筹备学院中秋节庆祝活动

随着中秋佳节的临近,山东师范大学校园内洋溢着一股浓厚的节日氛围。为了确保学院即将在紫薇园举行的中秋节迎新活动顺利进行…

信控学院学子探访副食行业智能化变革之旅

信控学院学子探访副食行业智能化变革之旅在这个智能时代,物流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2024年暑期,以三下乡为契机,我…

湖北民族大学法学院举行“中秋法韵情,月满法微明”文艺晚会

本网讯(记者张吴凤仪曾瑾晗/文)9月16日,为共度中秋佳节,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和凝聚力,湖北民族大学法学院于五环体育场举行…

最新发布

实地考察农村卫生,共建美丽河南
农村问题仍将是党和全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工作的重心,是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教育观念、素质普遍落后。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栋梁,同时,正是风华正茂的时代,他们没有忘记自己的使…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走进龙潭古镇,感受非遗舞龙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7月9日,“勇担青春新使命,民族…
参观辽宁“六地”,重温红色历史
7月15、16日,东北大学创新创业学院赴辽冀两省五市社会实践团、马克思主义学院赴辽冀鲁三省七市社会实践团成员赴辽宁省沈阳市、丹东市开展实践活动。 抗日战争起始地——辽宁沈阳、抗美…
残翅翱翔
“理论是实践的眼睛,实践是思想的真理”。为了深入贯彻学习党的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
湖北汽院学子三下乡:残翅翱翔
“理论是实践的眼睛,实践是思想的真理”。为了深入贯彻学习党的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
情系军嫂心 践行青春志
为了引导社会关注关心军嫂这个值得尊重的小众群体,同时也践行党的二十大中强调的“对军人权益进行了更进一步的保障,关注军属需求”这一提倡,常州工学院人文学院“情系军嫂心,践行青春志”实践项目于7月1…
汽院学子三下乡:残翅翱翔
“理论是实践的眼睛,实践是思想的真理”。为了深入贯彻学习党的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
清风拂面 “廉”花盛开
(通讯员李蔚彤)7月19日,为进一步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和团结凝聚力,加强志愿者与社区老党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同时给小朋友们提供一个快乐和有意义的活动体验。“援梦胡杨”志愿服务队组织了一次主题团日线下…
推动乡村振兴,擘画美丽乡村 ——南京审计大学“澄园先锋”社会实践团队走访淮安乡村
推动乡村振兴,擘画美丽乡村——南京审计大学“澄园先锋”社会实践团队走访淮安乡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乡村振兴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
三下乡:残翅翱翔
“理论是实践的眼睛,实践是思想的真理”。为了深入贯彻学习党的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