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7月18日电(通讯员朱奕昊)
“青山隐隐水迢迢,绿洲无边草莽莽”。七月既望,为深入了解苏北乡村风土地貌、探究治理乡村的新思路,南京财经大学破晓而“达”团队深入徐州市棠张镇进行为期一周的调研考察,在此次考察中,团队团结和睦、深入基层,与当地政府部门、公司企业以及青年骨干进行了深入交流,以“农村反哺情”利用所学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团队抵达徐州市棠张镇蚕桑生态园 通讯员 朱奕昊供图
迢迢蚕桑,是当地赖以维系的靠山;绿水青山,是棠张脱贫致富的源流。在抵达徐州市棠张镇之后的第一站,团队便选择考察了当地最具代表性的生态园—解忧故里蚕桑文化生态园。该生态园融入桑蚕文化、丝织文化以及丝绵制作技艺非遗文化的元素,打造出以蚕丝为基的农业产业园。一路走在错落有致、排列整齐的桑树田地之上,团队成员跟随行的产业园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交流中团队了解到桑叶采摘是整个桑蚕产业链中最为耗费人工的一步,因此研发可以自动采摘、自动检测、自动分流的桑叶采摘设备的需求显得格外急切。据当地农户介绍,人工采摘桑叶需要一片一片的采摘,在整个桑叶田中需要数余月的时间方能把桑叶采摘完毕,农民们往往蒙受着如烈火般的灼灼烈日,不仅耗时耗力,还延误了对桑叶后加工处理的时间,导致生产桑叶的周期变长;另外,桑叶长高后,还需对其进行剪枝处理,整个过程又要耗费极大的人力与时间,如果拥有自动化设备能够代替桑叶的采摘与剪枝,那么将大大解放劳动力,也加快了整个产业链的生产速度,这个问题以小见大,在全国的桑蚕采摘中,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农业园所展示的采茧机 通讯员 朱奕昊供图
随后,团队了解到在桑蚕产业中,采茧和分茧都已经有了成熟的自动化设备,采茧机配合着栅格一起运作,栅格中的所养的蚕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孕育后会进行结茧,完全成熟后便能在采茧机中自动抽出蚕丝,从而完成采茧的全部过程为当地农村带来养蚕缫丝的致富源泉。
团队所自主研发的农业无人机 通讯员 朱奕昊供图
在了解到棠张镇关于蚕桑撒药、分拣的疑难之处后,团队将其基于激光雷达点云扫描技术为核心的农业无人机与产业园负责人进行展示。该无人机可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结合当地农户养蚕采丝所需,精确识别桑叶所在位置,随后进行农药的精确喷洒;同时,运用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农田中的湿度以及酸碱性,并将数据反映至团队的监控平台之中,只需通过手机中的小程序即可查看桑叶采摘的全部数据,实现农田环境的实时监测。通过简单的测试之后,团队积极配合生态园负责人的指挥,在桑田之上初步进行试飞播撒,尽管过程中出现了数据反映不及时、网络沟通不顺畅等问题,但在数据提取以及视觉检测的准确度等方面都做出了几近完美的表现,获得了现场工作人员的阵阵掌声,也证明了无人机的实用性与有效性。
解忧故里桑蚕生态园实况 通讯员 朱奕昊供图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无时不刻需要与你们这种高校人才加强沟通,整合好资源优势,共同推进产教融合,小的来说,这能提高我们农产品品质,改善百姓生活,大的来看,也能为你们施展才华搭建起平台。”负责人如是说。用农业无人机辅助养蚕采丝的概念早在上个世纪便已出现,但至今仍未在偏僻的农村土地之上大规模的运用,整体普及程度并未实现一村一家无人机,而无人机的功能也有待完善。但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在江苏这片沃土之上,为了解决养蚕采丝的困扰,不断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在“下乡促发展、致富新农村”的道路上,以南财破晓而“达”团队学子为例的青年骨干敢于站出来,勇于挑大梁,正以自己的辛劳与智慧为乡村治理的科技化困境而破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93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