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沁园新面貌 振兴新成就
为了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国家、自治区、市委对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嘉庚学子“追寻丝绸之路,领略西域风情”三下乡小分队于7月23日深入沁城乡,开展“民族团结”,“民族乡村振兴”主题社会实践活动。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切实开展,沁城借鉴养殖小区的成功经验,引导村民要科学养殖,彻底从以前的传统养殖模式中转变出来,向现代化科学养殖方向发展。此外,沁城乡还注重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通过改善生态环境、修复荒漠化土地,并开展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我实践队通过实地考察、走访调研及采访调查,从最基层了解了沁城乡民族团结情况与民族乡村振兴发展现状。
7月23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追寻丝绸之路,领略西域风情”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沁城乡城西村与城西村原党支部副书记陈云进行了实地座谈调研。根据陈书记的介绍,实践队队员们了解到沁城乡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有汉族、维吾尔族、回族等少数民族。这里的不同民族之间相互融合、和谐共处,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团结氛围。
在民族团结方面,陈书记指出,沁城乡实施汉族村民与少数民族村民结亲的政策,同时沁城乡也会不定期的组织各民族村民进行一些联谊活动,这些举措都有利于沁城乡民族团结的发展。在沁城乡牛毛泉村村委会,实践队队员们发现在村委会门口开着一间积分爱心超市,陈书记回应,村民们在互帮互助的同时,他们所做的好人好事会累积相应的积分,在有足够的积分后就可以在积分爱心超市兑换一些生活用品,积分越高,可以兑换的生活用品价值也越高,而这也充分调动了村民们民族团结、互相帮助的积极性。
在乡村振兴方面,陈书记介绍,沁城乡主要通过特色产业来带动经济发展,主要的特色产业有奶牛的养殖和小白杏的种植。随后,实践队队员们跟随陈书记前往沁城乡牛养殖基地,基地负责人艾克拜尔介绍,沁城乡历年来一直延续传统的放养式养殖,且没有形成规模化,村民对于牲畜动物疫病防治也不重视,对疫病防范意识差,近年来,陆续发生布鲁氏杆菌病疫情,造成牧民较大的经济损失,畜产品品质也一度受到影响,严重影响沁城乡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随着乡村振兴在沁城乡的大力发展,政府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在农田水利建设、农产品加工等方面进行投资,并提供相关扶持政策。政府帮助他们引进新品种西蒙塔尔,新品种的公牛出肉率高且肉质鲜美,母牛的产奶率高且奶味更浓,这也促使更多的买家慕名而来,而且政府还帮助他们建立线上的销售渠道,这也使得基地的收入更加可观。在介绍完毕后,实践队队员们帮助饲养员给肉牛投喂食物,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基地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在牛毛泉村小白杏种植园,负责人阿力木江介绍,沁城乡因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发展晚熟小白杏种植。2020年,这里开始推广种植晚熟小白杏,并实现规模化种植,产品逐步受到市场认可。在刚刚结束的牛毛泉村百“杏”游园会中,更是带来了大批客流,农民们坐在家门口增收,干劲更足。种植小白杏的村民们通通表示,今年举办杏子节,他们在家门口就卖了杏子,每家的杏子卖得都非常好。牛毛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发刚说:“现在来村子的游客已达上千人。我们还想把村里的湿地、坎儿井等景观打造出来,希望通过‘百杏’游园会拉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增加村民收入。”在采访结束后,实践队队员们帮助村民采摘晚熟的小白杏,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在城西村宽敞的柏油路上,实践队队员们看到了一幢幢排列整齐、颜色统一的房屋,陈书记介绍,这是政府在2019年为城西村村民统一修建的富民安居房,而这每幢房子都配备了相应的给排水以及供电供暖等相应的配套设施,极大的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环境。有村民表示,以前居住的平房基本都是旱厕,卫生条件差,到了冬天还非常寒冷,而现在全部都是室内的卫生间,上水下水都非常方便,环境好了,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升。
经过对沁城乡的实地调研,我们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发展理念的重要性,也体会到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必要性。沁城乡乡村振兴战略强调生态农业、绿色发展,通过推广有机农业、生态旅游等方式,保护了乡村自然环境,并且注重传承和发展本地特色的文化。在城市生活多年后,我们意识到乡村的美好与重要性。通过参与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乡村人民对于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努力和奋斗精神。这使得我们更加珍惜并为之骄傲如今的生活。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当为乡村振兴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乡村振兴工作添砖加瓦。
指导老师|赵新根 王素婷
撰稿|“追寻丝绸之路,领略西域风情”实践队 陈旭涵 赵志鹏
摄影|“追寻丝绸之路,领略西域风情”实践队 赵志鹏 兰嘉仪
审核|王素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89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