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安徽师大学子三下乡:走进歙县徽州古城,探访徽州古民居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作者:赴歙县古民居调研

6月23日,伴随着夏风斜雨,团队前往徽州古城,调研了新南街、中山巷和斗山街古民居的保护和利用情况。

踏入新南街街道,远远望去,扑面而来的是传统符号与现代元素交织的气息,街道两旁遍布着成片的徽派式现代民居,其中零星点缀着几座尽显沧桑的古民居。大家沿着老街前行,一路上没有寻见多少古民居,仅见的两处古民居没能采访到屋主,也没能一览屋内景况,队员们的脸上略显失意。继续前进,一处大门敞开,一位奶奶正悠闲地躺在室内的躺椅上,见我们在门前停下,她起身询问我们的来意,并告诉队员们,“这条街上没什么古民居,斗山街那边的古民居数量多”。谈及周边两处古民居的现状,奶奶称是它们是清末民国时期建造的,其中一处的屋主因为人口增多,赚钱之后搬到别的地方居住,现在出租给别人居住。周奶奶今年七十五岁,口齿伶俐,为人爽快,还对队员们提出了期许,“你们年轻人有必要多加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那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因为在附近开民宿,周奶奶对新南街上的古民居情况了如指掌,还为我们介绍了对当地历史文化颇有研究的杨叔叔。

图为团队成员在歙县徽州古城斗山街采访当地住户。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赴歙县古民居调研团队 供图

杨叔叔也在新南街上开民宿,他邀请队员们进门入座,大家围坐在一起,共话古民居的保护利用现状。经了解,杨叔叔现在待客的这个房子之前就是古民居,房子应建造于清代,四十年前其父改建过,后来他自己又重新进行装修,所以古民居的改动非常大,内部完全是现代装饰,没有保留原来的构造和材料。杨叔叔之前从事过教师行业,还在政府机构任过职,极其熟悉国家颁布的文化方针政策,对当地的文化发展现状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采访中杨叔叔说道,歙县自1986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以来,政府对古民居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但囿于资金不足,没能采取过多保护措施。近些年来,随着财力提升,政府明确了“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的工作原则,不断创新古民居保护利用机制,致力于以古民居保护利用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周边的中山巷和斗山街就是古民居保护的典型。他还特别提到,保护古民居的关键有两点,一是要有保护的意识,二是要有足够的资金。杨叔叔提及的中山巷和斗山街正是团队行程安排中的下一站。

图为团队成员在歙县徽州古城新南街街采访当地住户。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赴歙县古民居调研团队 供图

迎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队员们拐进徽州古城内的一条小巷。入巷迎面就是一座“吴氏世科牌坊”,坊上铭刻着自明永乐至清乾隆年间几十名吴氏中举子弟的姓名。从巷口到尽头,不过一百多米。大家走在中间青石板两边鹅卵石的小路上,徘徊在幽静狭长、蜿蜒曲折的巷道里,时而驻足欣赏,时而拾级而上,时而拍照留念,仿佛已经忘记这是一次调研之旅。典雅的门楼、精致的雕花、古朴的大门、斑驳的墙体……满目皆是古色古香,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民国的时代氛围之中。不同于新南街上古民居数量不多的现状,中山巷两侧的古民居分布集中,几乎全都挂有“中山巷古民居”的牌子,被列为歙县文物保护单位,其中还有不少同时被列入歙县“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一些古民居还被用来作为民宿,并悬挂订房热线,如中山巷十二号等。中山巷三号就是“皖南事变”时曾羁押过新四军军长叶挺的宅院。可惜,这里的古民居全都大门紧闭,团队未能采访到巷子里的任何一户人家,每座古民居背后的历史故事也无从知晓。昔日破损的古民居经过政府改建展新颜、焕新彩,鳞次栉比的“新式”古民居是地方挖掘古民居文化产业价值、培育经济动能的有力见证。实地参观让队员们目睹了徽派古民居的独特风韵,以及政府保护古民居的实际成效。

图为团队成员在歙县徽州古城新南街采访当地住户。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赴歙县古民居调研团队 供图

团队继续赶往下一处目的地——斗山街。进入街口,“安徽历史文化街区”的牌子映入眼帘,一股古典质朴的韵味向大家袭来。漫步其间,老街的悠远深沉不禁令人沉浸其中。在长约300米的老街上,团队发现,街道两旁遍布成群连片的古民居,其中集聚了大量旧官绅宅邸和徽商住宅。这些古民居都刻有精美的雕饰,不仅保存完整,而且样式比中山巷的古民居还要细致,耸立的屋墙、狭窄的巷道、陡峭的马头墙体现了明清时期特有的建筑风格和特色。斗山街的生活气息浓郁,民居历史厚重,队员们相继参观了典型的徽州民宅汪氏家宅、官府人家杨家大院、古私塾许家厅、世代商家潘家大院等建筑遗址,无不为这些古民居背后那一段段妙趣横生的故事所吸引。团队采访到了斗山街“汪中怡宅”的住户汪美娟老人。汪奶奶在斗山街上居住了二十余年,对斗山街的民宅非常熟悉。通过汪奶奶的讲解,团队了解到,她所住的房屋建造于清末,两侧的木雕花为二十四孝图,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如今,房屋的日常打理和维修由自己负责。汪奶奶带领队员们参观了自家住宅,大家发现,这处古民居没有破损的痕迹,整体构造比较完整,屋内的木雕工艺非常精湛。

或许因为天气原因,徽州古城内只有少数步履从容的行人经过,一路走来,团队没有看到游客的踪影。从中山巷到斗山街的过程宛如从民国穿越到明清,两个时期的建筑规制有着细微的不同。从保护现状上来说,中山巷和斗山街的古民居保护情况整体不错,保护方式也多种多样。但从利用现状上来说,两条老街的宣传力度似乎还有待提高,利用方式似乎也有待创新。正如新南街的杨叔叔所说:“地方政府近些年一直把古民居保护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中之重,但在落实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解决诸多现实问题”。未来,相信在民众、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冰冷的建筑定能生动起来,冷清的街巷定能热闹起来,古民居的保护和利用定能实现并驾齐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807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品味土家美食,宣传特色文化

7月11日,为了了解恩施目前民族特色饮食的销售情况以及发展前景,土家行志愿服务队来到蒋氏土家菜进行深入采访考察。团队成员首先品尝了特色土家菜,如合渣、腊肉等,成员们赞不绝口。在…… 向林琳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恩施州博物馆之旅

7月9日,土家行志愿服务队赴恩施州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恩施地区古往今来的历史渊源和传统文化。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不仅切身体会到了恩施土著“巴人”的由来和恩施地区特色民族文…… 向林琳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感悟每一分经历

7月26日,“守望诚信”志愿服务队在大河镇大红希望小学结束了支教旅程,我作为陪伴了这些小孩子两个星期的小老师,其实还挺有成就感的,能够让这些孩子拓展自己的知识,增强自己的素质,…… 向林琳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温暖你我,共同前行

“守望诚信”志愿服务队在大河镇大红希望小学进行“暑期课堂”社会实践。身处外地,难免会有些不习惯这里的人和事。其实我还算好的,至少语言想通,沟通不算难事,但是和我一队的其他队…… 向林琳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在支教中体味温暖

7月22日,“守望诚信”志愿服务队在大河镇大红希望小学的支教旅程已过大半,回顾着我这几天以来的经历,不免觉得有些不真实,仿若过往云烟消散,但内心却有着真实的触动,经过这几天的支…… 向林琳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独属于我们的回忆

雁过无痕,岁月无声,看着支教生活中的小孩子们,蓦然回首曾经,我们或许也是这样无忧无虑的状态。如今的我们早已失去了这份童真,看着他们画笔下的纯粹世界,或是幼稚或是好笑,总归是…… 向林琳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小孩子的童话世界

7月18日,守望诚信志愿服务队在大河镇大红希望小学开设绘画课。小朋友们有着自己的想法,在画画中我也看到了小孩子简单的关系。也许是因为一支画笔,也许是因为一张纸,也许是因为一句“…… “守望诚信”志愿服务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画笔下的童真世界

7月1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守望诚信”志愿服务队在大河镇大红希望小学开展第九天的支教活动,志愿者带领幼儿班的小朋友进行绘画课课程的安排。一听到画画,他们好不快活…… “守望诚信”志愿服务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年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为深化青年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办2025年“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

最新发布

萤火之行:相约七月盛夏
大学生网报无锡7月30日电(通讯员王子韵)走过六月细雨,来到七月盛夏,鸟语蝉鸣不止,骄阳烈日长挂。为响应国家“三下乡”的号召,解决家长“暑托难”的问题,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萤萤之火,…
安徽师大学子三下乡:走进歙县徽州古城,弘扬徽州文化
6月23日,伴随着夏风斜雨,团队前往徽州古城,调研了新南街、中山巷和斗山街古民居的保护和利用情况。…
萤火相伴 筑梦美好暑假
大学生网报无锡7月26日电(通讯员王子韵)7月3日起,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组织的“萤萤之火,灼华凤城”暑期公益实践活动正式与小朋友们见面、相伴暑假。为切实解决小朋友们暑假学习问题、提升各…
三下乡: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奋斗精神
2023年7月5日-7日,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新时代新青年”理论宣讲实践团前往铁道游击队纪组织暑假“三下乡”活动。同学们参观了铁道游击队纪念馆,通过讲解员的生动讲解、纪念馆内的文字、图画、物品的…
“三下乡”社会实践——湖北师范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赴黄冈市麻城市调研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部署要求,用好红色资源,做好乡村振兴,讲好共同缔造。8月3日,湖北师范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徐燕教授和杨灿博士率队,前往黄冈市麻城市乘马岗镇红星村…
武汉学子三下乡:奏乡村整治交响曲,唱生态宜居主题歌
为能更好地学习传播环保知识和进行绿色低碳环保实践,切身体会到生态环境治理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武汉东湖学院“乡见未来”实践队于6月27日来到宜昌市枝江市安福寺镇蔡家嘴村,深入学习了蔡家嘴村的垃圾…
向阳而生,以实践感悟真知
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但社会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却远没有结束。它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
网络新媒体,幸福传万村
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新媒体已经几乎传遍乡村各家。从前,新媒体乡村中在我看来,就像天空中的星星,知道其能量无穷却觉得遥不可及。因为在我所熟知的农村,大家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模式。为更真…
萤萤之火,温暖儿童心灵
中国青年网泰州7月18日电(通讯员赵庆捷)夏日的阳光越加强烈,如熊熊烈火般照向大地,大学生志愿者们的热情不减,行走在各个社区之间。为丰富大学生假期生活和增强大学生的公益奉献精神,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
滁院学子赴琅琊山,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夏日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大地上,明媚的光芒里弥漫着青春的气息。近日,一支由我校学子组成的实践团队在暑假期间踏上了去往中国历史文化名山——琅琊山的征程。他们将利用这段时间,开展一系列有益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