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仲夏之月,泰院学子赴江南邂逅“苏绣”

来源:泰州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作者:黄欣雅

中国青年苏州7月17日电(通讯员 黄欣雅)7月15日,泰州学院大学生记者团苏州市探索“苏绣文化守望•非遗传承”调研团队来到了江苏省苏州市丝绸博物馆,探寻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苏绣,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传承现状。这是团队来到苏州市的第一天,早晨7点,队员踏上前往丝绸博物馆的旅途。队员从下车的路口径直走入小巷子,我们便看见苏州丝绸博物馆。馆外有形如纺机织线的金属镂空饰物,是现代与古韵完美结合的艺术建筑。

图为 苏州丝绸博物馆外观。

我们按照入馆流程进入馆内。首先,我们进入了古代厅,该展厅主要陈列有草鞋山遗址模型,春秋战国、两汉、唐代丝绸文物复制品,唐、辽、宋、元丝绸残片,唐、明、清时期的服饰等。我们每一位成员都在认真阅读文物注释,从中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而苏绣制作的记载始见于三国时期,宋元时期基本技法及特点趋形成,明清以后走向成熟,成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我们在观摩馆内文物的时候,可以轻易地发现苏绣作品也在逐渐变得精细。

图为 参观文物。

接着,我们进入了织染坊。织染坊展示宋锦小花楼织机和五彩漳缎大花楼织机。织染坊生产出来的绸缎、棉布及化纤等布是苏绣的底料。苏绣对底料的要求比较严格。其中尼龙绢薄如蝉翼,透明坚韧,弹性好、牢度强,不易折皱,是制作双面绣的最佳底料。我们看着不同年代的楼织机,在转角处看见馆内有老奶奶正在辛勤给我们展示如何织布。她专注于织布,不受外界影响。我们也在认真地观摩。

图为 馆内老奶奶织布。

然后,我们根据馆内的游览路线进入了贡织院。贡织院展厅外观以苏州织造署遗址为原型设计,主要体现清代官营织造的景象。陈列有亲王和职官的衮服蟒袍,文武官员的补子,封赏用的五彩诰封等。它与古代厅不同,贡织院更能直观的感受到苏绣随时间由最初的“粗糙”变得精美的过程。

图为 《梅花绶带图》。

最后,我们去了非遗厅。刚进入厅内,映入眼帘的是精美的苏绣作品《梅花绶带图》。在来博物馆之前,我们已经大体地解了苏绣的制作过程。主要是购买材料—制作底稿—刺绣针法—成品装裱。苏绣技艺主要体现在以各色丝线在丝织面料上的运针如笔,用多种针法刺绣出各式艺术神韵的图案。而苏绣按针法可以分为:乱针绣与平针绣两类。乱针绣,顾名思义是针刺很乱的一种绣法,其实这是一种似乱不乱的刺绣,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用这种针法绣出的作品通常由直斜,横斜线错综组合,交叉掺合而成,再经过一次再次的分层掺色,疏密,直至光、色、形相似为止。而平针绣相对乱针绣来讲,线条的排列比较整齐,起针和落针都非常有规律,用这种针法绣出的作品较为平整,在绣制植物尤其是花类时较为常见。

“时装是彩色、工艺与想象的结合,如果缺失这一味,世界是单调的。”我们丝绸博物馆可以领悟到这句话的内涵,看见古代丝绸及刺绣如此精美,我们不由得感叹道古人的智慧是如此博大精深。苏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乎文化发展、关乎民族未来。唯有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筑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基,利用科技手段,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渠道,推进文旅结合,是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的新突破,如此方能盘活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希望新一代年轻人能更多了解这项中国优秀文化,将其传承下去。接下来泰州学院的大学生记者团将去到文化馆、博物馆和工艺作坊进行深入了解,继续探索苏绣的历史文化和创新发展之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79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二师学子三下乡:聚焦留守儿童教育,共筑成长希望

在湖北省三伏潭镇鲜码村这片充满乡土气息的田野间,一场关于爱与责任的走访行动悄然铺开。此次家访,旨在深入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状况,传递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爱与期望,共同……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以周恩来精神,共燃乡村爱国情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2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激励他们为祖国伟大复兴树立远大理想。8月2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戏曲绘梦童心扬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又一绚丽瑰宝,激发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8月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脊椎动物课堂启智,共筑童心生物探索梦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激发乡村学生们的探索心和好奇心,点亮学生们对于探索神秘生物世界的科学追求。7月3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开心超人舞,快乐乡村课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0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丰富乡村学生们的多彩童年,同时激发学生们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促进学生们的未来发展。7月30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乡村课堂赏古韵,共鸣传统乐器美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9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的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间接的提升学生们对美的感知能力与审美能力。7月29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调研富硒花生,机械化种植显成效

导语:近日,来自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服务队分队在仙桃市三伏潭镇鲜码村开展了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此次实践聚焦于鲜码村富硒花生种植与机……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脸谱绘就传统美,童心共赏文化韵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6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乡村学生们拉近与中华艺术的距离,领略之中独特的魅力。7月26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班团建设】“网络闸门,数字蓝盾”——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案例访谈活

以法为盾,筑牢数字安全防线;以警为镜,护航法治时代新章。2025年2月11日,法学2303团支部访谈小队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安分局…

“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寒假

(通讯员黄鑫)1月10日至2月23日,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寒假返家乡志愿团队成员在各…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最新发布

中国计量大学筑梦起航团队协助“银天书院”活动开展
中量大筑梦起航团队协助“银天书院”开展开幕式2023年7月17日,中国计量大学筑梦起航团队与现科分队来到温州市鹿城区大南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协助大南街道办举行“银天书院”夏令营活动的开幕式。“银天书院”夏…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走进学生家庭,走进学生心灵
为积极响应、深入贯彻党的号召,严格落实走访活动要求,了解孩子们的家庭生活状况,增强志愿者与孩子们的感情。为此,在七月中旬,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椽承社会实践队应城支教分队开展了对四里鹏社区孩子们的家…
探寻红色印记,赓续红色血脉
恽代英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是常州三杰之一。7月6号,由11名志愿者组成的常州工学院人文学院“秉先烈之风,踏红色之路”志愿者团队,前往常州恽代英纪念馆和退伍老兵的…
扬教育之旗,燃椽承之火
教育自古以来都是我国的一个重要领域,教育是教导,是培育,是园丁细心栽培出花朵,是农民辛勤耕种出来的,悉心教导出优秀的学生,培养他们成才。我们椽承支教服务队就秉承着教育的理念,走向各个县城开展为…
探武夷茶企,阅“三茶”篇章
探武夷茶企,阅“三茶”篇章河海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对赴武夷山市某岩茶科学技术研究所开展武夷茶调研提要: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武夷山茶园时提出了“三茶统筹”的理念,明确指出:”要统筹做好…
湖北学子三下乡:指尖艺术 点亮童年
8月6日电(通讯员朱雯菲)为了丰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7月18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追光者志愿服务实践团在董必武红军小学开展了粘土课程,志愿者老师先是给学生们介绍了一些模型,…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三下乡:针线垂情,匠心独绣
2023年7月20日,安徽工业大学暑期“三下乡”赴江西省新余市实践小队前往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双林镇去参观新余市夏布绣博物馆,寻访非遗记忆,讲述非遗故事。场馆内陈烈有夏布绣展品,夏布绣文创产品以及相关图…
三下乡实践心得|扶智又扶志,青春新献礼
三下乡实践心得|扶智又扶志,青春新献礼沿着时光的印记,回顾这个暑期的线上三下乡之旅,我认为汗水有之,欢乐有之,收获有之。这一次的“HELLO云端驻校”计划走进湖南、新疆和贵州,在祖国大地上进行文化教学…
非遗之美,绣彩新余:循着夏布绣追溯红色印迹
2023年7月下旬,我们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组织红色专项暑期实践团队来到江西新余,开展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余夏布绣”的实地调研。起源于江西新余的夏布绣,流传于民间千年,现如今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
重视黄河生态保护,铸牢中华民族根魂之基
2022年,山东省盐碱地总面积约为890万亩,约占山东省陆域总面积3.8%,盐碱地分布区域遍及山东省47个县区,东营市、德州市、滨州市三市全域均分布有盐碱地。由此可见,黄河流域山东段土地盐碱化程度极高,且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