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7月2日–8日巢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探寻古艺目连戏,弘扬非遗续辉煌”实践团在实践队员的家乡—黄山市祁门县开展了“探寻古艺目连戏,弘扬非遗续辉煌”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实践队员们认真制定计划,积极开展活动。目连戏在祁门有着“出在环砂、编在清溪、打在栗木、唱在马山”的说法。实践团就来到了环砂村,并对村长方锦祁进行了采访。在采访时,方锦祁介绍了徽州目连戏的背景,他表示,2006年5月20日,安徽省祁门县申报的“目连戏(徽州目连戏)”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徽州目连戏是徽州地区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它比徽剧更加久远,被称为“百戏之祖”。方锦祁还对目连戏的历史及内容进行简短介绍,目连救母的故事最早见载于佛家经典,到了明代,祁门清溪人郑之珍为借戏曲宣扬佛理,劝人为善,以正社会之风气,在这些杂剧、变文、传说的基础上,撰写《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
采访结束后,环砂村村长方祁锦带领实践团参观目连戏起源地环砂村。方锦祁首先告诉实践团环砂村名字的由来。环砂村在古代叫做傅家庄,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目连戏中的傅相是这里的大庄主,他乐善好施、爱护生灵、栽植了许多白果树、放养了满河鱼虾,故环砂又称为白果树下、傅家庄。随后,方锦祁带领实践团参观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叙伦堂”,这是一座独一无二的双姓祠堂,供奉着程、傅两姓祖先。祠堂内有立柱和横梁,高悬于中堂上方的苍劲有力、庄重大字“叙伦堂”和矗立两侧的程氏祖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令人肃然起敬。程、傅两姓共用一座祠堂,也体现了环砂人的淳朴善良、人文和谐的良好民风。祠堂外还有两块“富春桥”的石碑,分别形成于明朝万历和清朝光绪年问,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最后,方锦祁表示,为促进乡村振兴,改良村庄风光,弘扬非遗文化,他们将徽州砖雕与目连戏文化相结合,打造一座独具魅力的文化桥。
通过此次对环砂村的实地调研,实践队员们进一步了解了目连戏的历史背景,深切感受到了目连戏的戏曲文化与祁门县地域文化的密切关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52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随着新农村政策的落实,很多乡镇都完成了新农村的文明建设,成果丰硕,效果显著。我是安徽工业大学的陈家豪,今年暑假的8月18日,跟随三下乡的队伍,我出发前往宁国市梅林镇,深入到农村……
陈家豪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博物馆做志愿者感悟:献爱心,助社会7月20日,我在宿州博物馆做了志愿者,这段经历让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作为一个博物馆志愿者,我有幸近距离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文物和历史知识……
王晶晶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8月20日,炎热的一天,我跟随社会实践队伍前往位于裕安区齐云路口的一处疗养院,刚进入大门,就看见爷爷奶奶坐在一起聊天,很热闹,爷爷奶奶看见我们来了,很热情,询问我们多大了,都在……
杨雨晴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化学思践悟,使同学们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8月1日-8月11日,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
朱七美 刘荣君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为了让小朋友们感受音乐的魅力,鼓励小朋友们主动创新,在创新中表达自我,释放自我。8月10日,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绿色种子”志愿服务队伍在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大演中心学校开……
朱七美 刘荣君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为助力快乐假期,推动用电安全理念深入人心,2023年8月5日,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间”暑期社会实践科普调研团来到滁州市南谯区紫南社区,为社区爱心暑托班的……
孙文杰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为增强青年学生对科技创新的认知,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怀以及对科技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绿色种子志愿团队于2023年8月9日在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大演中心学校开展……
朱七美 刘荣君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为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充实大学生活体验,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安徽工业大学组织学生进行志愿暑期实践活动。实践团队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罗刘村开展了慰问当地留守儿童的志……
高宇轩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