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息烽,相约盛夏:在支教中收获成长
为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意识和能力,7月10日至7月15日,贵州师范大学“童心燃梦,乡约盛夏”外国语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乡村振兴服务队在贵阳市息烽县小寨坝小学开展为期六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什么是“三下乡”?这是一个困扰我许久的问题。在大一的时候,当我收到学院动员去面试参与“三下乡”的通知时,我心里充满了疑惑——到底什么是“三下乡”,参加“三下乡”意义是什么?我带着我的疑惑“观望”,听着身边参与过“三下乡”的同学的介绍,我心想,其实参与“三下乡”也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常言道,“实践出真知”,所以我决定去体验一下“三下乡”。终于,我在通过两轮面试,成功进入了学院的“童心燃梦,相约盛夏”的“三下乡”团队。我如愿以偿地被分到了我心心念念的“教学组”。因为我想体验真正地走上讲台授课的感觉,以一名未来教师的身份。所以,我满怀期待又心怀忐忑,因为我不知道未来的一周里我会经历一场什么样的旅行。
在学校举行的“研究生支教团支教”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中,我仔细聆听了有过支教经历的学长学姐们的发言之后,我更加憧憬着这场特别的而又未知的旅行。在出发去息烽县小寨坝小学的路途中,我看着车窗外的风景像是音符一样跳动着,变换着。城中心的高楼大厦在音符的跳动中只剩残影一缕,最终埋没在高山与树林里。树影婆娑着,透过熙熙攘攘的树叶,七月的的阳光穿过随风摇曳的树叶,那一刻阳光成了树正在跳动的心脏。
历经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了贵阳市息烽县小寨坝小学。
图为贵阳市息烽县小寨坝小学主楼。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潘琴 供图
下车之后,我深深地被学校对面的景象所吸引:万分蔚蓝的天空映入眼帘,朵朵白云围绕在山间,阳光刺穿云层,风起云动,这场景美的像一幅栩栩如生的山水画卷。
图为贵阳市息烽县小寨坝小学对面风景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潘琴 供图
晚饭过后,我们和孩子们正式见了面。我们统一穿着红色的志愿者服装,戴着白色的帽子。在我们踏进校园的那一刻,孩子们都被眼前这道神奇的风景线吸引住了。在他们天真的猜测中,我感受到了他们与城区学校里的孩子的不同之处。或许是在城里生活久了,觉得很多事情都见怪不怪,但是面对孩子们的纯真与天真烂漫,看着他们活泼可爱的模样,我好像又看到了我的童年。
我怀着紧张又期待的心情踏入教室,给孩子们上了第一堂课。这是我第一次正式的站在讲台上,看着我的“学生们”,我看到他们的眼里有光,也看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在下课后,孩子们都围上来积极地向我进行自我介绍,他们的热情打消了我内心的紧张。我看着他们热情洋溢的笑脸,我不禁自责了起来。因为在刚才的授课过程中,我把一个知识点讲错了,看着他们疑惑的脸庞,我才反应过来,纠正自己的错误。那一瞬间,我就明白了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重要性,因为教师光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有“一潭水”,才能不误人子弟。因为这几堂课,我更加清楚了我自己的定位和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的差距,有扎实的学识对于任何一位想成为教师的人是极其的重要。
无论走在校园的哪一个角落,只要碰见了孩子们,他们都会停下脚步向我敬少先队队礼,还不忘说着“潘老师好”。我心想“教师幸福”应该就是这样
图为教学组志愿者潘琴在授日语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潘琴 供图
在返校的路上,我仔细读着孩子们写给我的一封封“感谢信”,有很多孩子说我们的到来给他们平静的学习生活增添了活力,给他们带来了欢乐和难忘的回忆;有的孩子说,期待下次的相遇;有的孩子向我“保证”会乖乖听老师的话,按时完成作业,以后考大学来找我……我看着这些话语简单甚至有许多错别字和拼音的信,泪水打湿了眼眶。
图为小寨坝小学学生的手写信。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潘琴 供图
我从未想过自己能够给孩子们带来多么深刻美好的回忆,但从他们真诚的话语中,我明白了我给他们带来了正向的影响,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意外收获的惊喜。我想这就是大学生“三下乡”的意义——走出校园,理论转化为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是一个难忘而又特别的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新鲜血液”对于农村地区的学校的重要性。我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作为青年一代就应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深意。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也会以一名青年人民教师的身份走到这些地方去,这就是现在我不断努力的意义。(通讯员 潘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49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