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在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组织领导下,2023年6-7月, “以勤环秦,共卫生态碧水”团队以江宁区东山桥为起点,秦淮河入江口为终点,开展水环境监测、土壤质量调查、生物多样性研究、生态文明宣传、环保志愿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
图1 “以勤环秦”调研团队合照
01秦淮保护水先行
以勤环秦——秦淮水质小分队,于6月28-6月29日对秦淮河句容、溧水、秦淮河中下游河段的三个不同点位进行实地采样,旨在了解和评估该河段的水质状况,并为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图2 水质小分队于采样点进行采样
在这次实地采样活动中,小分队选择了秦淮河流域的重点区域,利用专业的水质检测设备,采集的样本包括表层水样、底泥样等。同时,小分队还对河水的颜色、气味、悬浮物等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经过严谨分析和检测,小分队发现秦淮河的水质状况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采样点水质超过了国家标准的合理范围,如悬浮物含量超标、PH值异常、水体中存在过多有机物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秦淮河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健康。
图3小分队进行样品分析
基于小分队对水质数据的评估和分析,团队成员提出以下建议、措施来改善秦淮河的水质状况:加强水污染治理。通过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加大排污口的监管力度,确保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合规处理。增加河道清淤频次。定期清理河道淤泥,恢复秦淮河的水流畅通性,减少底泥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累积。引入生态修复技术。采用人工湿地、浮床等技术,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加速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进程。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通过开展水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秦淮河水质问题的认知和关注度,形成社会共识。
小分队将持续关注秦淮河的水质状况,与公众一起配合相关部门,共同致力于秦淮河水环境的保护与改善。
02检测土壤健康,共护母亲秦淮
为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7月2日-7月3日,以勤环秦——“扬眉‘土’气”调查组针对秦淮河各个河段的土壤进行研究,通过对周围土壤的调查和分析,充分了解秦淮河上中下游近岸土壤随地域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认识到了江苏省城市化进程对秦淮河流域附近土壤的影响。
首先,调查组成员在句容河段、溧水河段和二者交换河段进行了采样工作,得到了24份不同的土壤样品,并带回实验室。接下来,实验组成员对土壤样品进行了检测和评估。将土壤进行风干等基本处理后,对其pH、容重、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发现了秦淮河部分流域土壤现存的土壤盐碱化、肥力低下等问题,并结合专业知识,探究可行的治理方案。
图4“扬眉‘土’气”调查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土壤样品采集
图5 调查组进行样品实验指标测定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调查小组充分利用了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学科资源与科研平台,以土壤为聚焦点,探寻土壤健康,深度了解土壤性质,力求在土壤方面改善秦淮河流域所存在的环境问题。守在秦淮河边,川水草木尽收眼底,保护和改善秦淮河的生态环境,是土壤人背负的使命、应尽的义务。
03护生育绿,生态秦淮
为调查秦淮河沿岸生物多样性现状,7月8月-7月9日,以勤环秦——“引人入生”生物多样性调研团队前往南京市江宁区、溧水区、句容市的7个采样点进行采样,经过两天的时间完成了对句容河河段、溧水河段和秦淮河中下段沿岸共21个样方的植物群落调查及物种多样性的测定,包括对沿岸植物进行种类识别、数量统计、叶片采集以及分析计算工作,共采集40多种植物和400多枚叶片。
图6、图7 团队成员进行植被采样、记录
采集工作结束后,实践团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为期两天的实验分析,分别是植物群落调查及物种多样性测定和植物叶片功能性状测定。物种多样性测定包括根据统计数据分析计算辛普森指数、香农-威纳指数和PIE指数作为生物多样性特征的反应。在进行植物叶片功能性性状测定时,实践团成员将近2000个植物叶片进行清洗、分类、湿重测量、扫描、表面积计算、装袋、烘干、干重测量等操作,计算植物比叶面积(SLA)和叶干物质含量(LDMC)以及分别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次氯酸-水杨酸显色法和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植物C、N、P计量化学特征。检测工作结束后,实践团成员将数据进行整合汇总,对实验结果进行初步分析,以此来研究秦淮河沿岸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情况。
04以勤环秦终点站,科普宣传在路上
7月13日-7月14日,南京农业大学资环学院“以勤环秦-共卫生态碧水”科普宣传小分队围绕“垃圾分类生态文明宣传”以及“秦淮河水质保护调研宣传”两大主题,在南农大社区、白鹭洲公园、夫子庙景区等多地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通过街头采访、问卷调查的形式,调研南京市市民对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对近年秦淮河水质污染治理的感悟见解;通过资料分发、环保义教的形式,宣传科普垃圾分类、秦淮河水质保护知识,以提升市民垃圾分类环保意识和秦淮河保护意识,并呼吁市民加入到“生态文明建设、自然环境保护”的大部队中去。
7月16日,团队走进“文明社区”——南农大社区,并在社区工作者带领下于社区服务中心深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随后,团队成员对南农大社区居民进行围绕“垃圾分类”的街头采访和问卷调查,同时进行生态文明与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科普。
图8、图9 团队成员在南农大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科普宣传
7月17日团队成员将夫子庙景区作为第二宣传地点,在夫子庙景区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协同北京东路小学紫金山分校的三位同学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向游客分发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手册、讲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团队还选取秦淮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白鹭洲公园作为调研地点,围绕秦淮河水质的现状、治理、保护等相关问题,采用随机走访的形式,对秦淮河环境问题展开调研。
图10 小组成员采访退休老人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增强了自身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环境保护使命感,在实践活动中不仅得到市民的积极反馈,而且在街头采访和问卷调查分析中初获成效。同时我们致力于提升南京市市民对垃圾分类和秦淮河水质保护的意识,更致力于为生态文明建设献出南农资环青年的一份力。
资环青年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契机,开展一系列针对秦淮河流域调查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将大众视野聚焦于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之上。在未来,资环学子也将继续秉承“勤俭节约、热爱自然、关注环保、支持环保、服务环保”的理念,立足学科专业,充分发挥南农人的责任使命感,带动身边的人加入到保护母亲河的行动之中,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秦淮河岸,普及和传播环保理念,努力成为新时代“绿水青山”的建设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33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