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4日,南京财经大学“易扶民安”暑期实践团队来到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前坪水库安置区实践开展调研活动。队员们围绕易地搬迁农户“是否稳得住,能否致富”这一问题,聚焦农户生计的可持续性, 通过走访当地村民、村干部的调查方式,充分调查河南省前坪水库安置区农户的安置状况。
早上8点,指导老师孟浩带领团队前往十八盘乡汝河村开展调研工作。团队采用“访谈+问卷”的形式进行调研,由队员李君桠、田润林与村支书李书记进行访谈,其余队员负责问卷的发放与走访调查。
团队到达村委会后,李书记从本村补贴、医疗、卫生、娱乐活动、扶贫工厂等多个角度出发,向团队具体介绍了村落易地搬迁工作的具体情况,并热情地回答了队员们提出的诸多问题。在谈到村庄未来的发展规划时,李书记做出如下回答:“发展村集体经济,就是乡村振兴;村里有了实体经济才能叫真正的乡村振兴,要不怎么叫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口号符合百姓的美好需求,而村委会作为基层自治组织,要真正地把乡村振兴做到实处。不能只喊一个口号,不能给你拨点钱,让这些钱都打水漂了,挣不到钱,这最后还是一个穷,改变不了穷的面貌。想改变穷的面貌,还是要根据村的具体情况发展自己的实体经济,让村集体拥有并可以分配自己的收入,这样才能更好地去照顾村中需要帮助的困难户。”
(图1队员与李书记进行访谈 付雨婷摄)
一项政策的成效与否在于是否落实到位。根据李书记和村民的描述,团队充分了解到村庄搬迁后相关工作的实施情况,其中成效较为显著的当属村中剩余劳动力资源的利用。村集体引入了如帽子加工、吨包加工等简单手工劳动,并组织多次技能培训,这使得大多数村民都能通过从事简单劳动取得一定的收入。在探访村庄的吨包加工厂时,团队发现工厂员工的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这些员工由于岁数已高,难以在外找到工作,而他们的家庭或多或少都具有一些经济上的困难。而村中开设的加工厂使他们获得了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生活上的困难。其次是充分利用原住地未被淹没的土地资源。村集体与中药材种植场达成合作,并召集村民开垦荒地,在村民搬迁前居住地附近的尚未被淹没的土地上发展中药材种植业,这种高效的资源利用方式带来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此外,村集体还紧紧围绕“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目标,想方设法地吸引更多优质的工厂落地安置区,扩大村中就业容量,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搬迁民众实现了就业全覆盖。
(图2村中吨包加工车间外况 许博涛摄)
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队员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例如,队员们将问卷内容融入聊家常,一句“叔,您今年多大岁数了?”自然而然地拉近了队员与村民之间的距离,这使得问卷调查工作的总体进展较为顺利。村民们都表示“搬到这里的生活条件比起以前真是好很多了,路也通了,用水用电也方便。平时串门唠嗑也容易很多,没啥事儿我们就聚在路口唠唠。”言语中洋溢着村民对于这个新房的满意。一位热情的老人邀请我们到他家里看看,在谈及日常生活时,老人高兴地说到:“搬过来以后,外面的路好走了很多,没事还能在娱乐广场活动活动。”老人表示儿女也十分支持搬过来,给新房添置了家具,住房条件也好了很多。
(图3村民填写问卷的现场状况 许博涛摄)
易地扶贫搬迁想要真正实现让村民“挪穷窝”、“换穷业”,离不开村干部的领导,也少不了村民的共同努力。团队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村中年轻劳动力的数量并不占多,大部分的常住人口为57岁以上的老人与学龄儿童。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村干部需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村集体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这将有助于增强年轻人的留乡意愿。在村中具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后,年轻人也要顺势而为,用自己聪明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只有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村集体的发展才能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才能真正得到贯彻落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20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