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二十大精神,参与志愿者服务,建设精神文明,是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义务。我们体验了养蚕基地的非物质文化,观看了核军工程的红色文化。而今天“心系非遗,探访涪地”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来到了涪陵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学习古代水文知识,探索水文碑林的故事,品味书法中的魅力。
“白鹤梁前白鹤飞,却留胜景石鱼肥。江中遗刻题朱字,天半闲云锁翠微。”这句话不仅仅介绍了白鹤梁的生态好,还展现出白鹤梁的历史文化价值。跟随讲解员的步伐,我们得知三峡工程的兴建导致白鹤梁将会永沉江底,为了让后人能观赏这一文物,国家为这座被誉为“世界水文资料宝库”的文化建筑建造了一座水下博物馆,就有了如今的白鹤梁,团队成员还了解到白鹤梁水文观测站的原理和测量方法,仿佛穿越到古人修建白鹤梁时期,团队成员都惊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领略了白鹤梁千年的历史人文和风俗民情。白鹤梁也有非常多的石刻,是历朝历代文人墨客曾经在这里驻足的历史记忆。这里有行书、楷书、隶属等各种书法的艺术,保存着从唐宋以来的名人故事,其中,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题写的“元符庚辰涪翁来”,更是令人惊叹,此外还有朱昂、刘忠顺、秦九韶等历代文人墨客的题记,使白鹤梁成为中华艺术独一无二的记录载体,看着这些书法石刻,仿佛看到诗人当时的豪情壮志和洒脱风情。白鹤梁还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白鹤绕梁留胜迹,石鱼出水兆丰年”,因为从唐朝以来,古人用刻石鱼的方式,将历年枯水位镌刻在白鹤梁岩壁面上,古人分析水文数据发现,长江洪枯水大约每10年为一个周期,“石鱼出水”即可认为枯水周期已过,丰年将至,接下来一年将会雨水充沛,五谷丰登,这些无不都彰显出古人的智慧才干与民风民俗。
水利兴则国家兴。自古以来,水文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中国城市依水而建,而中国河流孕育了文化,白鹤梁也有属于它的河流文化。我们通过此次文化,探索到白鹤梁的河流文化,学习其书法文化与篆刻文化,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用实际行动彰显青年担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14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