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 8月1日讯 (通讯员 支美琪)
经过数十小时的测量与绘制,寻迹梅庵实践团得到了一张较为准确的3D草图,这之后便是这次计划的主体,也就是正式建模过程。
一.外观
白模
首先,观察梅庵的大致构成。
很显然,梅庵的主体可以分为三层,即
1.地基
2.建筑物墙体
3.建筑物屋顶
为了之后上材质的方便,这样的分层是很有必要的,团队成员钱程也打算按照这样的顺序,从下往上,并且遵照从大体到细节的顺序建模。
1.地基
首先,根据草图形状大体绘制出地基的样子:
根据照片上的纹理绘制出墙的细节:
最后再加上楼梯:
于是一个地基加上围墙的初步白模就建造完成。
2.建筑物的墙体
这一部分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尤其是室内隔板,但室内房间的安排是和地基有一定对应关系的,于是根据已经建好的地基来画出大体的建筑物墙体。
根据所给的室内外图片,开出对应的窗户和门的洞:
建筑物主体的墙也是分层的,因此需要留出相应的辅助线以便于墙上建筑物的雕刻:
然后便是顺着辅助线依次雕刻:
大门口的屋檐:
第二层顺利完成:
3.屋顶
这一层相对来说比较好建,并没有特别复杂的外形并且内部也是实心的,可以根据第二层所建的墙体向外延伸来作为屋顶的形状基础。
屋檐的凹陷细节:
屋顶的凹陷细节:
正门牌匾上的造型:
外观的白模大体完成:
白模建成,开始上材质。
为了真实性的考虑,材质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决定这个模型能不能作为一个真实梅庵的数字化参考来使用。
材质需要考虑的比较多:
基础色:顾名思义,就是这个材料排除了环境光干扰的,本身的颜色,这个颜色给模型奠定基调。难点在于需要通过一张张照片的对比,排除掉环境光,分辨出材质本身的色彩,只有这样,到后面打光之后颜色才不会偏差得太厉害。
纹理:即材质的“贴画”,它能最直观地反映出“这个是什么”,同样是红色的东西,不同的纹理,可能是红砖,也可能是窗帘的布料。
法向置换:即材料的起伏,它是决定了这个材质真实性的关键。它能将材料的凹凸感直接反映在模型上,从而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
剩下的各种参数,如粗糙度,光泽,不透明度,金属度……也都需要根据材料属性一一调整。
由于blender材质采取的是结点编辑的方式,我们需要将各属性以及在网络上下载的材质、纹理、置换等等一一连接或者调整好。
红砖结点连接图:
红砖材质效果图:
诸如这样,将所需要的材质一一制作好并且应用:
墙:
屋顶:
上材质时发现,西南边的小红瓦屋顶由于形状较为复杂,无法直接通过添加材质的方式直接生成,为了真实性,只能通过先建一遍白模再上色:
首先建一个简单的红瓦:
再通过阵列修改器平铺屋顶:
最后,安上梅庵的小牌匾:
由于牌匾上的特殊字体很难复刻,因此考虑直接利用贴图以达到最佳还原效果。
所拍摄的素材照片如下:
ps裁剪:
ps透视拉伸:
得到牌匾图:
Blender uv编辑:
大体外貌已经完成,然后便是门窗。思路:白模→雕花→上材质。
窗:(外围木框、内层塑料筐、玻璃)
门:(外框、内框、上部格子花纹、上部玻璃、下部门主体、门把手)
至此,梅庵的外貌大体建成。
最终效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13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