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安徽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挑战杯”红色专项团队队长吴玉携队员抵达安徽省黄山市,在黄山市开展为期四天“重走红色路线,寻找匠心精神”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的项目来源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文化记忆背景下的马鞍山朱然墓漆器艺术研究》,活动旨在宣传非遗漆文化、弘扬漆人精神;从文化自信的视角出发,以红色基因为漆艺创作核心,促进传统的漆艺制品融入当下生活,回归到中国的传统审美中来。
图1 实践团队与俞均鹏大师留影
第一站:漆器之美·寻找徽州非遗之旅
徽州漆器是徽州传统工艺品之一,早期主要产地在歙县、岩寺等地。民国以后,屯溪逐渐成为徽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屯溪逐渐成为漆器工艺制作中心。实践队员首先去到甘而可漆艺工作室参观学习,甘而可老师是国家级非遗“徽州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在甘而可老师工作室的展厅里,观摩了绚丽的红金斑犀皮漆六方大瓶、精致的绿金斑犀皮漆菱花盒、古雅的鹿角砂香炉以及几件古代漆器。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队员们感受到了一件漆器的诞生不仅仅是极致技术的体现,更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展现。
图2 实践队向甘而可老师拜访学习
随后队员们拜访了俞均鹏老师,俞均鹏老师是国家级非遗“徽州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州漆砂砚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对漆器未来的发展和好的制作标准,俞均鹏老师和实践队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一类是秉持传统工艺,完全以手工制作,做最好的、高端的传统漆器,这是一种高精尖。”他表示,另一类是量化地做,比如当代的很多科技和设备,都可以运用到漆器的制作中来,这样的作品既能满足当代人消费的需求,使用又非常舒服,两类并驾齐驱,不会矛盾。俞均鹏老师对“工匠精神”与技艺传承有着深刻的理解,“工匠精神就是喜欢自己的本职工作,对自己的工作有感情,用自己最大的力量把事情做到非常好,做到极致无以复加。”他坦言,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滴水穿石的毅力,潜心创作耐得住寂寞的心态,做到始终如一地坚守。对于技艺传承,俞均鹏老师也是坚持中国最传统的传承方式—家族式的传承,据他介绍已经有姐姐、叔叔、侄儿、侄女在学习这门技艺。
图3 实践队向俞均鹏老师拜访学习
第二站:中共皖南特委机关旧址纪念馆·重现红色记忆
在安徽黄山屯溪老街上,有一座承载着厚重红色历史的地方——中共皖南特委旧址纪念馆。在纪念馆大门前可以看到,鲜艳的党旗下悬挂着两块牌匾——牌匾上印有烫金大字“中共皖南特委旧址纪念馆”,还有一块古朴的匾额上写着“合记春号”。在这里,队员们通过讲解员的解说了解了皖南特委的建立、发展以及开展对敌斗争的情况。旧址纪念馆展陈分4个展区,即:星火燎原-中共皖南特委历史陈列、党旗飘飘-中共黄山(徽州)历史风云录陈列、热血丰碑-黄山著名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和光辉足迹-中共重要党史人物在黄山(徽州)革命活动陈列。
图4中共皖南特委机关旧址纪念馆参观记录
第三站:徽州博物馆·感受徽州文化魅力
徽州博物馆是一座集徽州文化、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队员们来到了徽州文化展厅,展厅内陈列着徽州传统文化的各种文物和艺术品,如徽州木雕、徽州石雕、徽州剪纸等。这些文物和艺术品不仅展示了徽州的传统技艺和艺术风格,更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队员们深深感受到了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
图5徽州博物馆参观记录
第四站:徽州古城·探寻千年徽州记忆
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古称新安郡。漫步城中,城墙蜿蜒曲折,街道阡陌纵横,“粉墙黛瓦马头墙,天井厢房夹正堂”的徽州民居鳞次栉比地排列其中,都是岁月奔走的味道。府衙、承轩坊、南谯楼等一系列古建筑体现了古城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古城内开设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念品店铺,充分展现了徽州文化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勃勃生机。徽州古城所展现出的优秀传统文化陶冶了队员们的历史情操,给每位队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图6徽州古城参观记录
祖国的繁荣昌盛,离不开革命先烈的英勇付出。每一件漆器的背后,离不开工匠精神的坚持支撑。通过此次实践活动,队员们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和工匠师傅们的艰苦奋斗精神。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他们要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姿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61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