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延绵不绝,历久弥新。二十四节气就是其中之一,它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先人的智慧。因此,我们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朝花夕拾的志愿者们来到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青少年空间给孩子们带来了二十四节气的相关课程,希望能带着这里的孩子们通过学习二十四节气来领略先人的智慧,探寻中华文明的奥秘。
什么是节气?在课程的开始,我们问了孩子们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都瞬间低下头,生怕被老师点到回答这个问题。的确大部分人都知道有二十四节气,却不知道它是什么。曾经的我们也不知道,但为了丰富孩子们的知识,丰富课程内容,我们在课前专门深入了解了二十四节气。节气是指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这就是节气的定义,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由来。然而,我相信大部分人即使不了解二十四节气,小时候也一定背过一首24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四句歌谣就分别代表四个季节的二十四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那我们又为什么要学习和了解二十四节气呢?二十四节气,让一年有了分明的四季,让人生有了二十四番花信,让一草一木,有了和我们相互认知和彼此相通的感情。二十四节气还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即使在现在仍能够指引我们的生产生活。如一些农业生产的谚语“清明前后一场雨,豌豆麦子中了举”“立秋下雨万物收,处暑下雨万物丢”“一场冬雪一场财,一场春雪一场灾”等等。在对二十四节气的学习中,孩子们与我们一起领略了先人的智慧,都折服于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在二十四节气中,我们不仅学习了生活生产经验,也产生了一些人生感悟。从小,我们就在清明时节跟着父母长辈扫墓、踏青。而清明踏青,是要让死去的人死得安心,让活着的人活得更好。满眼盎然的春天的生机与生气,是生与死的对话,是生对死的力量,也是死对生的一种延伸,一种还魂。我们都听过,一个人肉体上的死亡不是真正的死亡,只有当所有人都已忘记他,他在精神上就死亡了,这才是真正的死亡。纵然分别很难受,阴阳两隔更让人痛苦,但只要我们一直记得逝去的人,他们就不曾离开。
通过对二十四节气的学习,孩子们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增进了对中华文明的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这也为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打下了基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53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