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家继传统,泥塑诉文化
中国青年网青岛7月21日电(通讯员 李骏)
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是当今中国所一直坚持的政策。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走入大众视野,鼓励大众更好的传承与发扬泥塑文化,7月21日曲阜师范大学入乡求真实践队七名队员前往高密市聂家庄村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与宣传活动,了解当地泥塑文化,品味聂家庄的泥塑传承。
实践队首先前往聂家庄社区考察服务中心进行高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由社区工作人员对实践队进行讲解。经讲解,实践队得知,高密市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久负盛名的为扑灰年画、高密泥塑、高密剪纸和茂腔,四者共称为“高密四宝”。而实践队所进行学习的聂家庄村正是由于其村民优秀的泥塑技艺而发展起了相关非物质文化产业。
工作人员讲解到,聂家庄分为东西两村,两村的大地里孕育出的特殊土壤给予了村庄泥塑优异的原材料。除此之外聂家庄的“聂”声同于“捏”,“从清朝开始,我们这儿就开始捏起了泥塑,所以才叫做‘聂’家庄”,工作人员向我们解释道。悠久的历史渊源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使得聂家庄的泥塑得以保持与发扬。
聂家庄村同时也有不少的非遗文化传承人。经工作人员介绍,实践队了解到聂家庄村共有32为非遗传承人,其中有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聂希蔚师傅,非遗从业者也有多达69人。“多亏有他们一直坚持捏这些泥老虎,泥塑能像现在这样发展地那么好。”工作人员在讲解时感慨道。
图为实践队在社区考察服务中心听取工作人员的介绍并学习。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亚捷 供图
随后,实践队走进村庄的大街小巷,向村民询问他们关于泥塑的了解与看法。经实践队统计,聂家庄村民对于本村的泥塑特别是泥老虎都十分了解。有将近一半的村民表示虽然他们家中没有从事非遗工作的人员,但家里有人会做泥老虎,并且大部分接受采访的老人都表示自己捏过甚至会做泥老虎。
绝大部分村民对于聂家庄中的泥塑与旅游产业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经实践队访问调查得知,在聂家庄非遗产业完善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村庄中居民的收入。在实践队进入村里一家小卖部调查时发现,小卖部里不仅陈列着日常用品,还摆放着众多形态各异、活泼灵动的泥老虎泥塑。村庄中不仅设立了众多的泥老虎专卖店,同时还建设了众多泥老虎形象的建筑设施,6米高的泥老虎雕塑竖立于村西,使得聂家庄泥塑文化氛围更为浓厚。
走访完成后,实践队参观了聂家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在馆中实践队见到了泥塑、锔瓷、银饰錾刻、剪纸、胡芦雕刻等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人员为队员们讲解了这些非遗的历史渊源与发展传播。讲解完成后,工作人员向实践队分享了泥塑产品在最近几年来销售所遇到的问题,由于泥塑产品本身较为脆弱,发快递等运输方式容易导致泥老虎在运输途中受到损坏。而在当今网络购物备受欢迎的时代,泥老虎却无法享受网络购物所带来的红利,这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图为实践队员向村民参观学习泥老虎的制作。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潘亚男 供图
实践末尾,实践队有幸采访到了非遗传承人聂鹏师傅。身为90后,聂鹏师傅以新的思想追求不同以往的创新,在他的家中实践队参观了各式各样形象、颜色不同的泥塑,这些作品为泥塑这一古老的技艺注入了新的活力。聂鹏师傅也为实践队热情解答了聂家庄泥塑的特点,即型、色、声、动四者俱全的一个艺术品种,同时他也向实践队讲解了泥老虎制作中所需注意的问题以及重难点,分享了他在传承泥塑技艺的同时追求创新的经验。“我希望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承尽自己的一份力”聂鹏师傅说到。
图为非遗传承人聂鹏为实践队员讲解聂家庄泥塑的特点。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骏 供图
最后,回望聂家庄村,历史的长河仿佛就流淌于这些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泥塑当中,小小的泥老虎承载着老一辈人的智慧与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聂家庄村赋予了其独有的“烟火气息”,向实践队诉说着独属于他的从明代开始的故事。聂家庄传承着泥塑的技艺,而泥塑也在讲述聂家庄的文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45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