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的方针政策,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遇建山城,筑梦苗寨”实践团队前往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1、参观蚩尤九黎城,感受当地风俗
第一站,实践团队来到了位于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的蚩尤九黎城,在当地导游的带领下实践团队观赏了苗族特色的迎客舞蹈,在蚩尤九黎城中了解了苗族的迁徙历史,参观了在其中展出的苗族特色服饰、雕刻作品以及苗族传统家具,并拍照记录。通过参观,实践团成员深刻了解到了苗族多姿多彩,富有特色的文化。参观结束后,实践团队体验了苗族特色的长桌宴,苗族同胞载歌载舞劝远方而来的客人品尝米酒,热情洋溢令人难以忘怀。在了解到苗族充满苦难的迁徙史后,实践团队的成员们深刻认识到中华各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性。
图为实践团在实践地点合影
图为队员在九黎城内摄影记录
图为队员在九黎城内摄影记录
图为队员与苗族兄弟姐妹们在九黎城的合影
2、郁山中学调研,传承非遗进校园
第二站,实践团队来到了位于重庆市彭水县郁山镇的郁山中学进行实地考察。在实际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了当地中小学知识教育与民族特色相结合的特色教育方式:开设特色舞蹈班,以及大力培养学生课外兴趣活动与非遗技艺相结合。为此,学校特意安排上课时间,将晚饭后至睡觉前的时间未作强制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培养兴趣爱好,为非遗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样的教育方针指导下,郁山中学非遗文化传承氛围浓厚,校园内随处可见文化传承的海报与墙绘,郁山中学培养的苗舞舞蹈队也曾代表重庆市参加全国性质比赛,这充分说明了这一教育方针在传承氛围以及成果培育上的成功之处。郁山中学还计划在学校中建设传统文化传习所,将当地特色的石刻、蜡染和盐丹文化等作为展品进行展出并吸引外界人士进入沉浸式体验,让非遗文化“活起来”“走出去”。学校充分发挥传承职能,既能让当地文化获得滋养的土地,让传统文化能够“留得住”,也可以发挥当地特色优势,吸引更多对苗族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青年人能够“走进来”,让传统非遗文化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图为队员在郁山中学进行采访调研
3、实地探访罗家坨苗寨
第三站,实践团成员在鞍子镇小学校长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鞍子镇的罗家坨苗寨,进行实地探访,参观苗寨古村落建筑群。实践团成员认真聆听校长的细心讲解,仔细学习罗家坨苗寨的历史和当地苗族人民的迁徙史。随后,实践团在带领下前往鞍子苗寨传习所,参观苗绣、苗族服饰、银饰和传统活动等,对苗族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充分的认识。
图为队员在罗家坨苗寨进行实地调研
通过对苗寨传统村落的实地调研,实践团对罗家坨苗寨村落的文化历史沿革、文化概况、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具有了全面的了解,为后续的分析调查,发展策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践团成员一致认为,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背景和实际状况,结合自身建筑专业知识,致力于苗族传统村落建筑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同时,应兼容并蓄,通过苗族建筑的传承与创新,为苗族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发展提供阵地。
4.前往鞍子镇小学,支教促成长
实践团的第四站来到了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鞍子镇小学,实践团成员们同小学生们一起完成了以“小小建筑师”和“环保小课堂”为主题的两堂生动有趣的支教课。课上,两名实践团成员作为支教小老师,首先组织大家通过击鼓传花游戏,让苗族小朋友们与实践团成员一起进行自我介绍,互相认识。随后,两位支教老师分别讲授了建筑物的基本构造形式和建筑师的工作形式。当提问到“什么是建筑师”、“什么是建筑物”的时候,苗族小朋友们都积极举手回答,分享了自己精彩的想法。最后,其他实践团成员作为助教带领小学生们结合刚才学到的知识,用积木搭建自己理想中的房子。
课程结束后,实践团成员在苗族小朋友的带领下向“苗族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学习唱《娇阿依》、《送郎调》等经久传唱的苗族歌曲,这些歌曲反映了西南地区苗族同胞们的生活情趣、精神追求和风俗习惯。2014年,彭水苗族民歌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为队员在鞍子镇小学进行支教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鞍子镇小学前合影
通过本次支教活动,实践团成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发扬奉献精神,在传播建筑文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传递了关爱与温暖。实践团成员不仅了解到少数民族劳动、生活方面的各种风俗习惯,还充分融入苗族少数民族家庭之中,和苗族小朋友们同学同唱同舞蹈,让民族团结情更浓。教育没有距离,大爱跋山涉水,本次支教活动推进了美育的贯彻实施,让传播真善美的种子在乡村地区生根发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着眼于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实践团成员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各民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通过本次实践活动,以切实行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青年勇担青春使命的责任与担当,助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广泛深入,通过社会实践走近少数民族同胞,切实有效地增强了少数民族同胞的融入感、归属感,为进一步传承弘扬民族文化、以民族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455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