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宽阔,红日映照,万里黄河奔腾入海处,蓝黄交汇。2023年7月4日至10日,青岛农业大学“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提质增效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赴东营乡村振兴实践服务团来到了我国暖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土地——东营市。在柳新民、林鑫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前往东营青农大盐碱地高效农业技术产业研究院、山东致合必拓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营市森林公安、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进行参观学习。
凝集青春力量,守护黄河生态
黄河流域最大的问题是生态脆弱,沿黄群众最强烈的追求是青山碧水、蓝天净土。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必然要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事业密切联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沿黄河开发建设必须守住生态保护这条红线。
实践团将立足当地盐碱地治理的实际情况,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推动生态治理,实践团带队老师与当地接待人员联系,在接待员的带领下,7月4日实践团前往东营青农大盐碱地高效农业技术产业研究院,与东营青农大盐碱地高效农业技术产业研究院的专家进行沟通和交流,请教相关专业问题,学习盐碱地提质增效相关技术。7月5日,实践团将前往东营市森林公安,参观动植物标本室,东营市森林公安将为实践团作报告,讲解有关野生动植物和环境损害的大案要案以及详细介绍有关黄河生态环境问题,重点介绍了黄河地区的环境状况、森林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环境监测和环境损伤赔偿等方面;了解学习黄河生物多样性问题现状,分析黄河生态环境问题,并深入探讨黄河生态治理措施
实践团将根据所了解到的信息和收获到的知识,更好地关注黄河生态环境问题,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专长,为环保和农业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关注盐碱治理,探求改善良方
2021年10月21日上午,习近平考察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时指出:“这就像发展旱作农业,不是治理旱地,而是要推广适宜的耐旱植物品种。山东东营是退海之地,拥有340万亩盐碱地,而总面积350平方公里的黄三角农高区由于海水侵袭等因素,80%以上都是盐碱地。
7月6日,实践团根据当地盐碱地现状,前往黄河三角洲3000亩全梯度耐盐碱作物种质创新利用基地,学习不同土壤盐碱程度的适宜种植作物,了解盐碱地农业新品种试验展示和应用推广体系实践团将用所学知识;实践团深入田间一线,进行盐碱地剖面结构观察学习,动手挖掘盐碱地,观察盐碱地土壤剖面结构,进行盐碱地土壤剖面结构学习;队员亲自操作土壤淋溶液提取,并利用研究所实验室进行分析,并利用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出不同盐渍化程度耕地质量与产能提升技术集成及综合技术。
实践团和学术导师共同针对针对黄河三角洲盐碱耕地盐渍化重、有机质含量低、土壤养分有效性差等问题,围绕耕地质量与产能提升的多重生态目标,利用田间定位、联合共性试验和模型分析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依托同位素示踪、核磁共振、根际过程原位测定等技术,借助秸秆还田、生物耕作和微生物制剂联合应用的方式,采用滴灌、微灌等工程节水施肥技术,从作物、水、肥、盐多角度综合调控;着力研究黄河三角洲耐盐适应性作物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建立盐碱耕地粮经饲与特色高值作物耕地质量快速提升种植制度,集成盐碱耕地健康农田生态系统功能提升技术,优化轻中度盐碱耕地农牧循环单元配置及产业化等关键技术,构建黄河三角洲轻中度盐碱耕地智慧用养综合技术模式。
实践团将把调研工作、社会实践和推广工作相结合,形成一个全面的转化模式,最终通过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使实践团成员养成回报社会的意识,基层需要大学生,大学生也应该到基层去,在基层中锻炼自己,不断地增强自我的实践能力,拓宽自己的眼界。作为新一代青年,更应该在基层中克服困难,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不断努力成长为祖国所需的青年栋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39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