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九江电(通讯员 王晶)为更好地走近基层,了解农村的发展情况及其红色精神,2023年7月27日下午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青春建工走基层”社会实践队来到了江西省九江市江州镇,实践队在烈日炎炎下玉该地体验了农活,观看了风车场里的花海,并且参观了江洲烈士园。实践队深刻感受到干农活的辛苦,但也对江洲的红色精神表示敬佩。
“赣鄂皖间蓬莱岛,三江湖上桃花源”,说的是长江中第三大岛——江洲岛。江洲岛位于九江市柴桑区东北方向,赣、鄂、皖三省交界的长江中心,四面环水,鸡鸣三省。从九江去往江州镇还需坐船,实践队坐的是人渡,坐船来往的大多是骑着电瓶车,后面载着两大蛇皮袋的种物如:西瓜,香瓜,冬瓜等等。这些人大多是上了年纪的,正因如此,实践队第一站便来到了一个老伯伯的家里,帮助他干农活,他家门口便是一块瓜地,但是好巧不巧,老伯伯刚将熟的瓜摘了去城里卖。老伯伯告诉了实践队判断西瓜熟没熟的一个技巧,看地里西
图为实践队队员检查西瓜蒂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晶 摄
瓜的瓜蒂,如果瓜蒂比较黄焉的,大概率瓜就熟了。干了一会农活后,实践队员表示农民太辛苦了,顶着这么大的太阳还要去地里忙活。
实践队发现在乡下的人大多都是家庭里爷爷奶奶一辈的人,而且大部分房屋的家门都是关闭的,实践队员问过老伯伯。老伯伯说:“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哪住得惯大城市的房子,无聊的很,比不过乡下快活自在。这一片就几户人家还有人在家里,全去大城市了,一年到头就过年回来,乡下年味可比城里的好太多了。”确实,老伯伯那代的人可全生活在农村干农活,子辈的人小时候还在农村生活,大了,能干活了,总想往大城市去赚大钱,然后定居下来。到了孙辈的人,有些是父母上班忙,就送到农村让爷爷奶奶带,大了就送去城市上好学校。城市发展固然是好,但总有比不上农村的地方。农村空气好,住在农村的人,能吸收非常清新的空气。 农村能吃上自己家种的绿色蔬菜,大部分农村人的身体都比较健康,没有职业病。农村的大部分人,民风很淳朴,思想比较单纯,幸福指数高。邻里关系和睦,能相互帮助,有什么困难能一起去面对。但是农村的交通不方便,不过现在很多地方都通了水泥路,自家有车,出门也很方便。农村太过于清净,留不住爱热闹的年轻人,留守儿童现象比较严重。农村的医疗和教育资源比较薄弱,农村人就业和受教育不方便,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图为实践队队员来到风车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晶 摄
实践队的第二站是江洲的风车场,风车场附近有一片花海,是江洲政府几年前为了江洲的发展而栽种的,江洲镇的前几年主要发展旅游业,不仅有花海风车场,还有农家乐庄园,大棚采摘园和沙滩,听当地人说刚开始的时候,会有挺多人来参观游玩的,但是交通太不便利了,来这里还得坐船,一共也没有几艘船,所以热闹了一会儿也就没啥人了。
实践队最后参观了江洲烈士园,“万里长江飘玉带,绿洲点缀镶明珠;一方水土一方人,繁星璀璨耀史书。”六十九平方公里的江洲镇,就是镶嵌在长江的绿色翡翠;小镇历史上的革命先烈,就是彪炳史册中,闪耀着夺目光辉的红色星座。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就有斗争!在无数的革命先驱的感召下,在马列主义引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雄的江洲儿女在中国革命的不同时期,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全人类的翻身和福祉,同国内外反动派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越的斗争,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的前仆后继、不怕牺牲,其中先后涌现了辛亥革命烈士杨九如;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烈士徐玉书、王大共、抗日战争烈士余启才;解放战争烈士徐宗宪;抗美援越烈士王家维;对越自卫还击烈士左自文、石孝友等众多英雄。英雄们用宝贵的生命在中华民族革命史上谱写了壮丽的诗篇,换来并巩固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江山。
图为实践队来到江洲烈士园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晶 摄
参观完江洲烈士园,实践队队员深受革命烈士的事迹所感染。抚今追昔、饮水思源,我们以有这样的前辈而感到无限风光和自豪、无上光荣和骄傲。先烈精神千秋颂、英雄浩气万古存。革命烈士英雄榜的展出,是对革命烈士的深切缅怀,是革命继承者的精神家园,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是我们继往开来的力量源泉。”我们将踏着烈士的血迹,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以告慰先烈在天之灵。
图为江洲烈士园中革命英雄纪念碑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晶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27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