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南农经管学子三下乡:强农新人树榜样,爱农兴农力践行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刘洋鑫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三农”格局正在发生积极变革,新农人群体逐步成为乡村振兴舞台上的“C位”,在农民创业就业、现代农业提质升级、乡土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夏天,经管青年把目光投向他们,去看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中,这群乐于奉献、勇于创造的“新农人”的“兴农”风采。

01

7月20日,团队成员甘子祎前往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曹庵镇范圩村,对安徽永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调研,通过采访公司股东余家永,了解发生在我国中部丘陵土地上的、“小农户”蝶变“新农人”的“传奇”故事。

“新农人”余家永世代扎根故土、勇探新路的事农故事在长达110分钟的深度访谈中逐渐成型。20世纪50年代,余家永的伯父经过苏联专家培训,决心引进一种高产量、味浓郁的新品种草莓,曹庵镇土质松软、水源丰沛、正适宜草莓生长,经过余家几十年培育、推广,“曹庵草莓”的品牌如今享誉江淮一带。20世纪80年代末,初中毕业的余家永初入农业,接手父母的二十亩田地,此后二十年,他由传统农耕转为小拱棚种植再发展为大棚种植,同时理论实践相结合、不断改进育种方法,高质量嫁接苗的畅销促使余家永协力两位表兄于2006年创立了安徽永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寻求更大规模、更高效率的育种、销售。知识储备不足,余家永便搭车前往淮南、合肥市区的新华书店查阅资料;遭遇雪灾减产,靠着平日与员工建立的深厚情谊,范圩村近百名村民自愿前往清理受灾现场、抢救种苗。二十年来,经过辛勤劳作、深刻总结、广结村民,余家永的“科技强农”致富路为农企高新化发展打出一个好样本。

访谈告一段落,在余家永的引导下,甘子祎走入安徽永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园区,实地了解公司盈利模式、种植方法、生产规模。安徽永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有两条主要盈利渠道:一是出售嫁接改良的优质种苗,二是出售大批量加工的特质基质土。两条获利渠道相辅相成,平均每年可给公司带来600万净利润。科技创新方面,安徽永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合肥佳富特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3家单位优势互补,研发、优化嫁接机,填补了国内空白,研发出的瓜类嫁接育苗嫁接机器平均嫁接效率1300株/小时以上,嫁接成功率、嫁接成活率、嫁接壮苗率均达到99%以上,在多批次、规模化、高强度嫁接育苗生产应用中,累计机器嫁接苗200多万株。社会反馈方面,安徽永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120位员工大都为曹庵镇本地妇女,灵活的工作时间、邻近的办公地点,这些因素极大方便了农村妇女在照顾留守老人、孩童的同时进入劳动力市场。

余家永的“新农人”故事,是由三十年耕耘的辛勤苦干、一千万投资的先进巧干共同编织而成的,乡村振兴离不开扎根一线乡野的实干与情怀,也免不得仰望科技繁星的知识与协作,相信二者相辅相成,将会使更多“新农人”的美丽故事在江淮大地传唱!

02

7月20日,团队成员张景然走进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常村镇葛河村的芦笋种植基地,探寻葛河村从无到有再到强的芦笋产业现状。葛河村的芦笋产业在创始人邹玉林的带领下,全村农民实现脱贫致富。

团队成员张景然从个人情况、产业现状、社会嵌入等方面着手,对主要负责经营芦笋种植的“新农人”肖天毅进行深入交流。葛河村山清水秀,紧邻孤石滩水库,土地肥沃,非常适合种植芦笋,但村民们却对芦笋种植一概不知。芦笋种植基地的建立,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芦笋面临的巨大市场需求也让葛河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致富道路。目前,全村芦笋种植面积已达200亩,每亩创收高达5000元。

采访结束后,团队成员实地走访了芦笋地。虽然,7月份已经过了第一批芦笋收获期,但仍有许多农民在田间辛勤耕作。通过此次实践,团队成员更好地感悟到“新农人”为乡村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作为涉农高校学子,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青春热血为我国的“三农”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时代之问,青春作答。在希望的田野上,“寻找新农人、聆听兴农声”社会实践团队不断挖掘“新农人”燃动“新农村”背后的故事,展现“新农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优良品质和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务实作风。未来,团队持续深耕“新农村”,厚植“学农、知农、爱农、为农”情怀,合力奏响“新农人探寻兴农路”的奋进旋律!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185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湖北学子三下乡:互联网下乡,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武汉7月8日电(通讯员敖嘉慧)乡村振兴对于推动社会均衡发展,建设现代化国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新时代农村发展新动力…… Echo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走进汉川湾潭乡,探索农产品新模式

中国武汉7月8日电(通讯员敖嘉慧)在中国这么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减缓,城市的经济发展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了扩大内部需…… Echo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最新发布

共护诗画万丈乡,同筑百年乡村梦
为了全方位感受乡村农业转型升级、农业技术革新的现状,2023年6月30日,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固本宁邦探三农,村兴梦就创未来”实践队成员们前往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儒源小镇·春秋耕读”文化体验园进行…
聚焦就业 改善民生
为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深入分析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改进学校、学院关于企业实习、就业等相关工作、提升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7月20日,聊城大学药学院星火传递社会实践团队于线上开展了以"聚焦就业,…
崇德宏药 造福社区
为普及药品安全知识,扎实推进“健康中国”走实走深,提高居民安全用药、合理用药意识,7月20日,聊城大学药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于聊城市东昌府区八一社区开展以“崇德宏药,造福社区”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团…
曲园学子三下乡:调查贫困学生对资助政策满意度
回顾人类历史,任何朝代都对教育制度或多或少的规定,而在当下作为与教育事业息息相关的国家资助政策,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保驾护航的同时,其对国家的社会公平事业也作出了不小的贡献,所以做好对国家…
深入走访,助困成才
在走访过程中,曲阜师范大学乡村筑梦实践队小分队成员深入基层,与学生和家长亲切交流,宣传和详细解读国家、我省及学校对学生的资助政策,鼓励学生奋发图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发扬艰苦朴素、勤奋好学…
南农经管学子三下乡:强农兴农,不负韶华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三农”格局正在发生积极变革,新农人群体逐步成为乡村振兴舞台上的“C位”,在农民创业就业、现代农业提质升级、乡土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了…
南农经管学子三下乡:躬耕力行,知农爱农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三农”格局正在发生积极变革,新农人群体逐步成为乡村振兴舞台上的“C位”,在农民创业就业、现代农业提质升级、乡土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了…
南农经管学子三下乡:青年热血洒大地,躬耕助农共发展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三农”格局正在发生积极变革,新农人群体逐步成为乡村振兴舞台上的“C位”,在农民创业就业、现代农业提质升级、乡土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了…
引航青春,筑梦乡村
一方沃土,万千人家。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为深入探寻乡村振兴,7月6日,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实地考察了枣庄市山亭区伏山湾村,对伏山湾村工作进行…
“践行四讲四有暨团员入党回顾”主题团日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学习践行四讲四有标准,争做四个合格党员,在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团委的正确指导下,教育研究院2022级团支部和2021级团支部于2023年7月24日联合开展了“践行四讲四有暨团员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