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日早晨,伴随着西安盛夏耀眼骄阳的升起,我们调研小队迎来了在土门峪的一天,随着视线中的群山越来越近,我们小队在一片碧色的环绕中到达了土门峪村,这座在山脚下的村庄在阳光下显得异常安谧,我们进入村委会的大院中等待村支书的到来,院内的白杨被微风吹得簌簌作响,我们的心也迎来了久违的宁静。
村支书很快就来到村委会中,我们也开始了期待已久的访谈,村支书谈起村子时眼神明亮,娓娓道来土门峪村的一切,了解到鲜桃是村里的支柱产业,有20余年的种植历史,且村内自从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习总书记强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因此,土门峪村经常组织村民在村委会学习党的政策,教育村民保持路面整洁,提高环保意识,当然平时也经常会组织每家每户出一名志愿者来维护村里路上的干净整洁。我们在访谈结束后在采访村民和勘探桃园时也深深体会到了书记所言并非空谈,乡间的小路上整洁无比,也无杂物堆积,一眼望去,顿感神清气爽,也不由感慨国家在乡村振兴上下的功夫可不是喊喊口号就作罢,而是由国家带动乡村向上及下全面落实,这种实干的精神让我们小队备受鼓舞,也对接下来的行程充满期待,也是反驳网络中那些诋毁乡村且对农村有刻板印象的人的有力武器。
虽说村中风景甚好,村民院落整齐排在道路两侧,每家房檐下均会写“天道酬勤”等字样,但我们小队在走访的过程中不免发现,村中人影稀落,寥寥可见的人影也均是老人,在我们的走访中得知,村中绝大多数劳动力在西安工作,因为相比于务农,在城里工作收入相对客可观,现在村里基本上都是老人,很少有年轻人,老人六十以上大概有267人,如今每家每户算下来,全村百分之六十的人在外打工,百分之四十的人在家务农。听到这些数据,我不免暗叹一声快速城市化对农村的冲击也是非常之大的,而且也能看到老人在择菜时旁边的小孩,也能看出父母在城中务工繁忙寒暑假无法照顾周到从而送到爷爷奶奶这里,但在采访一位游客时却有意外之喜,这位游客说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土门峪村,上次是因为桃花节前来参观,这次也是因为优美的自然环境来农家乐游玩,他们大多都是通过公众号,或者每年因桃花花期早晚差异,在三月底四月来土门峪村一带,热闹得就像赶集一样,这会村民们也纷纷在路边摆出自己在山里挖的野菜、自家养蜂产的蜂蜜,甚至番茄苗、果树苗等“原生态”产品,这些新鲜的“山野货”,畅销得很。这让我又在对城市化对农村产生冲击的隐忧中感到一丝喜悦,说明在国家政策的带领下即使城市发展很快,国家也没有忘掉农村,农村也有自己的魅力以及唤起活力的方法,也让我想明年来看看桃花节,尝尝这些原汁原味的村民辛劳耕作的天然农产品。
在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出台之前,村子里的居民多以种植小麦营生,但是往往入不敷出,难以维持生活,且由于村子靠近山脚,交通不便,再加之路面破损,村民出村很不方便。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后,政府大力支持引导,村干部积极组织,村民们也能积极参与,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大家也都愿意为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而出力。
经历这一天的忙碌后,我站在田垄上望着这辽阔的桃园,绿叶青翠欲滴,上面的桃子也饱满结实,摇摇欲坠,一种万物勃发生机的感觉充斥胸中,也对这次三下乡项目有了更深的认知,首先,这个项目可以补充大学生在城市长期生活中缺失的回归生产的部分。今天见证了国家政策对乡村带来的巨大影响,让农村生活焕然一新,欣欣向荣。也让我明白到每个人都可以为改善乡村生活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这个项目展示了“三下乡”模式的有效性。三下乡项目的核心理念是“下乡、下村、下户”,即将实践活动直接送到居民家门口。这种模式使得调研更加及时和精准,我亲眼目睹了居民们对于国家政策乡村振兴所带来的改变的喜悦和感激之情,这证明了“三下乡”模式的有效性和价值。
最后,这个项目让我明白了乡村振兴的挑战和机遇。这里的居民曾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教育、就业、医疗等。然而,通过三下乡项目,我看到了这些困难背后的机遇。乡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这为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提供了机会。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帮助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居民的生活状况。
实践队伍访谈土门峪村村委书记中国青年网张灿供图
实践队伍勘察桃园中国青年网张灿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14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