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明竹编——溢满竹香的艺术,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含:日用,装饰,建筑,文创,公共艺术,工艺品等。杨隆梅,崇州市道明镇竹编技艺第三代传承人,2021年入选四川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新生代传承人杨隆梅用小竹子“编”出非遗大世界,“编”出勤劳以致富,“编”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传承正当时,非遗风华茂。7月24日上午,成都理工大学“星火萤然,沧海拾遗”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拜访了道明竹编非遗传承杨隆梅,下午参观了其工作室,并与工作室成员进行了交流访谈。
在拜访的一开始,我们便首先访问了工作室的成员——郑老师。郑老师给我们系统的介绍了竹编技艺的精细流程——伐竹、刮青、破竹、制篾、刮平、分层、晒竹、划丝、起底、编织。郑老师也是从小就有学习竹编编织,只不过以前编织的是较粗略的竹艺品,近两年来到工作室才开始了精细竹艺品的编织。郑老师自述到:竹编是一门非常需要耐心与细心的手艺,要做好其实并不容易,在编织过程中如果一步错就可能导致步步错,已耗时一个月半个月的竹艺品就毁掉。
(图为工作室竹编展品,通讯员王慧英供图)
在采访中,郑老师还向我们讲述了杨隆梅老师的相关事迹。杨隆梅老师本有一个“空乘梦”,曾经也是叛逆的想要逃离竹编。但天有不测风云,杨老师家的竹编工厂被一把大火烧毁,作为竹艺世家的女儿,她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理想,回家重振道明竹编。如今,杨老师不仅开办了工作室,还创办了合作社、工厂;工厂工人已有30余人,合作社社员也已达300余人,为当地的老人、不便离乡的妇女等提供了一个居家就业、灵活就业的渠道。给道明镇带来了许多就业岗位,解决了当地居民收入无源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带动了道明镇经济发展。
(图为采访工作室成员郑老师,通讯员彭彦博供图)
采访结束后,我们团队队员询问是否可以体验一下简单的竹艺品的编织,郑老师非常热情爽快的答应了下来,并且拿出材料手把手的进行胸针编织的教学。在体验过程中,郑老师向我们讲述到竹艺品所用的原材料是一种叫慈竹的竹子,这种竹子竹节长,韧性好,便于手工编织。还说到,胸针算是相对简单的一种,像竹编熊猫,一个小熊猫就要编织半个月,大熊猫则要编织长达一个月。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竹艺人的耐心,提高了心态平稳度。
(图为老师教团队成员范清凌编织胸针,通讯员王羽昊提供)
结束体验后,杨隆梅老师又为一群小朋友上了一堂竹编体验课。杨老师首先给小朋友们介绍了竹编历史和竹编文化,然后教了小朋友们一些简单的竹艺品编织。课堂上,小朋友们都非常积极活跃,不断的动手、提问,展现了对于竹编的浓厚兴趣!
(图为小朋友在体验竹编,通讯员王羽昊提供)
在采访、参观、体验结束以后,我们与杨隆梅老师进行了合影。杨隆梅老师表示:“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关注到道明竹编,使竹编越来越‘年轻化’受到更多的关注。‘世界是我们的,更是你们的’,要弘扬非遗文化,青年人责任在肩,义不容辞。愿中华文化,灿烂悠长!”
(图为“星火萤然,沧海拾遗”团队与杨隆梅老师合影,由通讯员王羽昊提供)
正是团队负责人任梦洁及其队员不忘初心,两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根据非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通过对实地调研结果的深入分析、基于当地实际调查数据的规划创新,提升了竹编竹艺村的销售,增加了竹编竹艺村的就业岗位,使当地经济实现稳步增长。对此,当地政府对任梦洁其团队进行了表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08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