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三农”格局正在发生积极变革,新农人群体逐步成为乡村振兴舞台上的“C位”,在农民创业就业、现代农业提质升级、乡土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夏天,经管青年把目光投向他们,去看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中,这群乐于奉献、勇于创造的“新农人”的“兴农”风采。
01
7月6日,由赵以睿、赵政权、韩晓雪、于瑾瑶、廖函熙、李佳璇等人组成的“返乡冒险小队”前往江苏省淮安市柴米河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入了解“新农人”农村创业创新模式。
柴米河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致力于推动农村创业创新。其与省内多所高校包括南京农业大学在内建立了合作实验室,共同开展科研项目与技术创新。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为创业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支持,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调研过程中,“返乡冒险小队”看到许多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种植试验、品种改良以及土壤调控等工作,这些工作将进一步推动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团队成员赵以睿采访了柴米河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南京农业大学校友王其传。王其传认为创业者需要具备坚持、创新和团队合作等关键特质。在访谈中,他还强调了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并鼓励创业者在农业科技领域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
通过此次考察和采访,“返乡冒险小队”对农村创业创新模式和现代农业科技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团队成员纷纷表示,作为涉农高校学子,要走进田间地垄,扎根农业、服务乡村,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02
7月9日至7月11日,团队成员沈星妤前往常熟市虞盛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进行调研,采访了合作社总经理窦祥龙和副经理朱珂蔚,聆听“新农人”故事,凝聚兴农报国理想信念。
在采访中,沈星妤了解到:窦祥龙坚守“乡土情”和“富民梦”,围绕合作社的转型探求发展之路。他引入日本佐竹公司日产50吨大米生产线一条,稻田经营范围扩展到周边3个村,带动成员发展壮大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建成育秧基地、配套种子基地350亩,粮食经营种植面积12000亩,服务区域总面积超20000亩。他引入严格的安全标准管理体系,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建立“超日标”大米生产基地,经瑞士SGS权威检测机构的318项农残及重金属检测,“虞盛”牌大米标准比出口日本的304项检测更严。窦祥龙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开展农产品加工旅游观光,并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业”模式,建立微信公众号,进驻京东、阿里巴巴平台,并通过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商场活动等方式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
访谈结束后,在窦祥龙的带领下,沈星妤参观了合作社的烘干中心、全自动大米包装流水线、粮食仓储、晒场,对合作社的生产管理体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常熟市虞盛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曾荣获“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全国农民合作社加工示范单位”“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示范单位”等殊荣。合作社总资产超9000万元,拥有日产50吨大米生产线、47台粮食烘干设备,建成粮食仓储、晒场和生产用房面积3万多平方米,经营粮食种植面积超1.2万亩。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总经理窦祥龙,曾获得“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农民致富能手”“苏州市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标兵”等荣誉称号,带领虞盛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走出了一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形成了“大户+基地+龙头企业”的生产运作模式。
通过此次调研,沈星妤深刻感受到“新农人”用新理念和新技术探求发展之道,诠释对土地、对农业、对农民的热爱。“新农人”敢为人先、坚韧创新、服务三农的精神鼓舞着新时代的青年,是青年一代学习的榜样!
时代之问,青春作答。在希望的田野上,“寻找新农人、聆听兴农声”社会实践团队不断挖掘“新农人”燃动“新农村”背后的故事,展现“新农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优良品质和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务实作风。未来,团队持续深耕“新农村”,厚植“学农、知农、爱农、为农”情怀,合力奏响“新农人探寻兴农路”的奋进旋律!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00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