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走进美丽乡村,助推乡村旅游,打造乡镇特色旅游品牌

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安德学院 作者:吉星毓

“走进美丽乡村,助推乡村旅游,打造乡镇特色旅游品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陕西省乡村旅游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赴西安市周至县竹峪乡兰梅塬村开展实践活动

为“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争当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模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兰梅塬村调研组的6名成员于2023年7月23至24日前往兰梅塬村展开主题实践活动。

首先,成员们驱车来到了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竹峪乡兰梅塬村,兰梅塬村位于周至县东南部,距离市中心约70公里。该村主要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同时也有养殖业和果树种植业。该村的特色是自然风光优美,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兰梅塬村坐落于秦岭北麓周至竹峪镇,兰梅塬村距今已有651年村中保存有一座王氏宗祠,堂号“三槐堂”。2008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兰梅塬村附近有西安曲江楼观道文化展示区、西安市黑河国家森林公园、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周至沙河湿地公园、八云塔、秦岭川金丝猴自然保护区等旅游景点,有周至猕猴桃、周至山茱萸、老堡子鲜桃、贾三灌汤包、周至猕猴桃干、翠峰饦饦等特产,有周至牛斗虎、周至龙灯、周至殿镇八卦锣鼓、周至皮影戏、吹龟兹、夹板舞等民俗文化。

在村里李大爷的带领下团队们来到了由王氏宗祠而打造的休闲旅游露营地。据悉,该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该村利用旅游发展优势,依托于村上水域资源、田园风光、历史遗迹,以“产业+旅游”模式,把农业产业与旅游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以小户小家为单位,合理利用屋前闲置土地选中适合本地生长的作物,努力打造一户一特色一部一景观的乡村美景调研。团队成员们到达后纷纷被这里的人文景观所吸引,并表示是一处绝佳的旅游胜地。

其次,团队成员们通过实地调查,了解了本村现已比较成熟的旅游产品经营模式,分析了旅游经营的优劣势和当地优势产品所有者的合作意愿,发掘创作团队,能与其优势互补的关键特点以及特色的旅游文化与沉浸式文化体验结合的可能性。实践团对游客进行了关于乡村旅游体验的问卷调查,收集到了消费者在乡村旅游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以及诸多对于促进陕西省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有效建议。

紧接着,任主任带领团队成员去往王氏宗祠,根据团队成员描述兰梅塬村南一公里处有王氏祖陵一座,王氏宗族最早的几世先祖安葬于此。陵园内原有一棵参天古橡树,枝繁叶茂,主径高约九米,树身需数人携手相拥方可抱拢,古橡树毁于1958年“大跃进”。根据各自所处的时代和身份,服饰各异。据“族谱”记载,兰梅塬王氏一门历代文武名人层出不穷,知府类官员多达三十余人,其中最为显贵者当属九世王韬,为明万历年间郡马、户部郎中兼辽东督储。中轴两侧有四幅祯幅按辈分排序,详细记载了已逝去的两千四百多位王氏先辈真名牌位。在宗祠的献殿里悬挂着“派衍三槐”牌匾一面,意为本宗是由“三槐王氏”派衍而来,并以此为荣。“三槐王氏”是当今整个华夏王氏中最大的一支,枝繁叶茂,闻名天下。“三槐堂”为王姓族群所推崇,是中国王氏最耀眼的堂号,“三槐堂”的不衰得益于仁德,“三槐堂”的兴旺得益于恪守家训、家风。据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王氏宗祠《财产碑》载:“兰梅塬始名‘文義村’,后名‘兰梅塬’,至今二十余载矣”。以此推算,改名兰梅塬应为清道光晚期的事。现该村城门楼上还留有“文義古地”四字。

村长介绍道:“兰梅塬王氏宗祠是一部厚重的家族史,是时代变化、社会发展的缩影,是关中地区幸存不多的古老宗祠。保护宗祠,挖掘宗祠文化,已成为留住乡愁和民族文化根脉的义行善举,对保护中华传统乡土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天下午实践团便随机走访了近30位租户,20位游客。对于管理者,就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历程、开发现状、最佳消费季节和乡村旅游产业链条配套设施情况进行访谈,对于乡村旅游从业者,就从事什么相关的工作以及是否对于家庭收入有所提升进行调查,对于普通村民,就旅游发展是否提升了生活质量进行调查。

兰梅塬乡村旅游调研实践团作为大学生青年团队,实地走访考察调研兰梅塬村了解到党与政府,他们立足于实际,勇于探索、创新,帮助村民走出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勾画出一副多姿多彩的新农村画卷。并且青年大学生他们表示将继续参与乡村振兴,紧紧跟随乡村发展的步伐,牢记时代重托,通过不断实践来践行理想与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只有坚决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才能使人们致富国家富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94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西外学子三下乡 |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2022年7月26日清晨,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树心向党·红色延安行”暑期调研队与众多大学实践团队共同徒步来到宝塔山下,在出征仪式结束后,迎着烈日,团队们一起攀登宝塔山。在讲解员老师的带…… 游可欣 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查看全文 >>

西外学子三下乡 | 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2022年7月26日,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大学生延安实践团队的青年们齐聚延安宝塔山会师广场,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树心向党·红色延安行”团队与诸多队伍共同见证和参与“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 游可欣 西安外国语大学查看全文 >>

西外学子三下乡 | 齐唱抗大校歌,感慨红色精神

2022年7月26日,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树心向党·红色延安行”调研队与众多实践团队共同来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进行参观与学习。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土地革命战争和…… 游可欣 西安外国语大学查看全文 >>

西外学子三下乡 | 用外语讲好红色故事

2022年暑假,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树心向党·红色延安行”调研队前往延安,追寻红色记忆,在时代下传承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革命精神。主要内容包…… 游可欣 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查看全文 >>

西外学子三下乡 |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专题教学

2022年7月23日晚,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树心向党·红色延安行”团队继续展开调研活动,中共延安市委党校机关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冯云星在基地开展《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专题教学。冯老师按照…… 游可欣 西安外国语大学查看全文 >>

西外学子三下乡 | 学习共产党人的家风典范

2022年7月23日下午,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树心向党·红色延安行”团队继续展开调研活动,我们步行到达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重温先辈们的英勇事迹,追忆红色革命精神。参观完中共中央西北局…… 游可欣 西安外国语大学查看全文 >>

西外学子三下乡 | 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之行

2022年7月23日下午,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树心向党·红色延安行”团队继续展开调研活动,我们步行到达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重温先辈们的英勇事迹,追忆红色革命精神。在讲解员老师的带领下…… 游可欣 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查看全文 >>

西外学子三下乡 | 追忆红色时光——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

2022年7月23日下午,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树心向党·红色延安行”团队继续展开调研活动,我们来到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重温先辈们的英勇事迹,追忆红色革命精神。在讲解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 游可欣 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播撒红色火种,守护绿色希望

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历史上的关键转折点,意义非凡。它所孕育的“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独立自主、团结统一”的遵义会议精神…

湖南师大赴长郡双语实习队实习工作安排会议顺利开展

2025年4月24日下午,湖南师范大学赴长郡双语实验中学实习队实习工作安排会议在长郡双语实验中学科技楼四楼历史教室召开。会议…

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举办西部计划宣讲会

2025年4月22日,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团委青工部成功举办了一场线上西部计划宣讲会。此次宣讲会由何佳威担任主讲人…

“定格生活中的化学”,一起探索生活中的乐趣

本文作者:杜欣朔姜兰翔近日,一场名为“定格生活中的化学”的主题活动于线上火热进行中,为同学们开展一场与众不同的化学探…

传媒技术学院开展“心暖宿舍 情系你我”故事分享会活动

为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加强室友间的情感联结,营造和谐友爱的宿舍氛围,4月24日,传媒技术学院平安社区管理中心于学苑…

最新发布

青山不改,唯愿绿水长流
中国青年网德州7月20日电(通讯员邢文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反映了政府对待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此外,实践队认识到大…
二师学子--青春志愿行
大学生网报宜昌7月23日电(通讯员王劲宇)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关照留守儿童,振兴乡村教育,至7月12日起,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自强思源”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湖北省宜昌市高坝洲镇已经进行了12天。红色作品…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码艺术学院学子赴凌云社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刻木为偶,文创
6月26日-29日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码艺术学院“牵丝有情木偶有心”社会实践团队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人们对非遗文化的认知与保护意识,在南通市如皋市凌云社区开展了为期3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拜访了…
观《雷雨》有感
《雷雨》是一部经典的戏剧作品,由曹禺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深受观众喜爱。我也有幸观看过这部剧作,并且对其有一些观后感。首先,我被《雷雨》所展现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初的中国,以一个大…
湖二师学子三下乡:守护留守儿童,陪伴欢乐暑假
中国大学生网讯7月25日电(通讯员熊晓蕊)夏日炎炎,风吹麦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在仙桃胡场镇快乐宝贝幼儿园开展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在这里的同学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志愿者…
传承红色基因,谱写时代篇章
莫忘少年凌云志,吾辈之青年,应以理想书写时代华章。青年强则国强,青年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传承红色基因,是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2023年7月21日,安徽工业大学…
二七精神高照,青年不负盛世——星火实践团赴二七纪念塔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7月22日,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星燧陇海,回眸二七”星火实践团成员前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二七塔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上午九时,三位实践团成员于郑州市二七塔前集合,怀抱着对于探寻红色基因文化的热情,开…
手工课上欢乐多
喜欢是最好的动力。粘土是新兴起的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在课程表还没打印出来之前,我经常被学生们缠着追问“什么时候能玩粘土啊?”“我们有没有粘土课啊?”少年时期是学生们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
十堰学子三下乡:爱心无限,美好无限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有效平台,也是社会了解学校的重要窗口。能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对促进大学生了解社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
教育科学学院小螺号实践队开启手工课程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大学生回馈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7月25日湖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小螺号实践队继续开展第三周的支教活动。在第三周的支教活动中,担任实践地美术社团主助教的实践队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