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实践队传统能言队前往聊城市东昌府区山陕会馆,参观神庙与商业会馆相互结合的古代建筑群。这次亲身体验和学习让实践队员们在此感受山东,陕西商业文化的魅力与古代传统审美的美感。
图为山陕会馆门口的照片
聊城山陕会馆,俗称关帝庙,位于山东省聊城市城区的南部,运河西岸,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年),至嘉庆十四年(1809年)方具现今规模。会馆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面积3311平方米。
聊城山陕会馆是清代聊城商业繁荣的缩影和见证。是乾隆八年(1743年)山陕商人集资合建供奉武圣关羽的神庙与商业会馆相互结合的古代建筑群。[3]从开始到建成共历时66年,耗银六万。整个建筑包括山门、过楼、戏楼、左右夹楼、钟鼓二楼、南北看楼、关帝大殿、春秋阁等部分,共有亭台楼阁160多间。
聊城山陕会馆为聊城“八大会馆”之首,也是其中唯一保存下来的会馆。在中国现存的会馆中,聊城山陕会馆其建筑雕刻和绘画艺术国内罕见。1977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国务院将它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会馆按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的基本格局排列各组建筑,强调中轴线两侧均衡对称,突出中轴线上建筑,通过屋顶的形式、面阔进深的大小、艺术构件雕刻的繁简等来区分建筑的主次级别。整组建筑由山门、过楼、戏楼、南北夹楼、钟鼓二楼、南北看楼、南北碑亭、三殿及春秋阁等部分组成,大小房屋160余间。从山门到春秋阁三个院落逐渐增高,错落有致,各单体建筑互相连接布局紧凑。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戏楼的照片
戏楼坐东面西,与大殿对峙。戏楼后山墙中央有一条从戏台下穿过通往庭院的甬道,宽2.16米,高2.12米,入口处为砖雕垂花门罩。罩上方有石刻匾额“岑楼凝霞”四字。甬道左右各有一个石刻照壁,左刻丹顶鹤与苍松,右刻梅花鹿及花草,均高2.08米,宽1.15米。
顶部为单檐硬山式。戏楼为二重檐两层台楼,结顶正脊为歇山式,又于左右各出歇山,成十翼角,房面覆绿黄两色琉璃瓦。戏台呈正方形平面,台高2.3米,前台宽9.6米,深5米,后台宽8.6米,深3米。戏台正面开3间台口,檐下有5块透雕木质额枋。戏台里侧,有迎屏将前台与后台隔开。屏上绘有4幅大型花卉。戏台的前台两侧为八字形折壁,折壁上各镶有高1.8米、宽0.5米的石刻工笔图画。左为“海市蜃楼”,右为“天台胜景”。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会馆外休息的老人的照片
通过对居民的采访和实地调查,实践队员了解到了不少居民因为生活在铁山公园附近,对儒家文化虽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但仍然可以懂得儒家文化的一些常识性内容。长期的耳濡目染使得附近的居民也认可儒家文化所带来的影响。
通过本次调查实践队员了解到聊城山陕会馆是历史上聊城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的见证。它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融中国传统儒、道、佛三家思想于一体。馆内现存有历年重修大小碑刻十九幢,石雕方檐柱三十根,浮雕、透雕的精密木质额枋四十二方,作为柱础的石雕狮子、大象、麒麟等十二座,照壁、折壁人物、花鸟、山水等石刻画十二幅。上百个柱础上刻有花草、鸟兽等装饰,尤其是木柱、石柱、匾额上所刻楹联、文字,正楷行书兼备。它的石雕、木雕、砖雕和绘画工艺更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品,对于研究中国的古代建筑史、商贸史、戏剧史、运河文化史、书法、绘画、雕刻艺术史以及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因素的产生具有极高的资料价值。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74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