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校长沈希一行赴“大下姜”调研指导我校科技特派员工作,出席浙江农林大学与“千岛湖·大下姜”联合体新一轮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并与淳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党委书记洪永鸿,“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党委副书记张宏斌和枫树岭镇党政班子成员座谈。浙江农林大学食健学院“下姜筑梦团”暑期社会实践团参加仪式。
沈希表示,非常高兴来到“梦开始的地方”枫树岭镇下姜村。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4次到村指导的基层工作联系点,下姜村不忘嘱托,实现了从“穷山沟”到“绿富美”的精彩蝶变,是美丽中国、和美乡村与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农村的典范。浙农林大始终不忘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牢记农林类高校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全面助力“三农”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学校目前已成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双省部共建高校。
沈希对淳安县政府、“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枫树岭镇和下姜村大力支持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和学生成才表示感谢。他指出,学校自2014年开始向淳安县派驻科技特派员以来,逐年增加选派人数,现以1个省派团队、2个省派个人、1个市派个人科技特派员为主体,20多名科技特派员共同在“大下姜”组建专家工作站保障人才资源供给,合力共兴五大产业、共推五大工程,不遗余力、全方位支持“大下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沈希就扎实推进校地新一轮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合作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要以“更高标准”来对标看齐。务必力求对标上级不走样、切合实际不浮漂,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基因,打造红色文化品牌。二是要以“更高效率”来全速推进。进一步快速推进人才工作站“提档升级”、重点产业帮扶“提质增效”、乡土人才培训“提速扩面”和理论成果研究“提升转化”。三是要以“更高质量”来打造样板。学校将竭尽全力推动技术、平台、人才、成果等创新要素向“大下姜”汇聚,在产业帮扶、智库服务、平台打造、人才培育等方面,努力打造具有“大下姜”辨识度且可推广、可复制的乡村振兴“共富”模式和场景,努力产出更多具有“大下姜”特色与优势的标志性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国做出有影响力的社会服务品牌。
洪永鸿对沈希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对浙农林大为“大下姜”产业发展输送人才、农业发展输送技术和农民共富输送财富表示感谢。他表示,科技特派员们不辞辛苦、不计回报地支持“大下姜”发展,让人备受感动和鼓舞,身为淳安人更加觉得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挥洒汗水是一种责任、一种幸福。
洪永鸿希望双方继续深化一批合作计划,扩大乡村服务范围,努力在产业发展上开展科技攻关,形成一系列新的实践成果。他希望学校专家团队能够根据“大下姜”实际,持续深度指导和大力支持“大下姜”项目建设;借助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开展农民培训,全面提升区域内农民技能素质;积极探索农民增收与共同富裕的新路径、新机制和新举措;创新校地合作模式,努力形成一批浙江山区26县可借鉴的经验做法。
张宏斌和我校合作处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大下姜”和浙农林大服务“大下姜”的基本情况。枫树岭镇党委书记、我校校友余慧梅,我校科技特派员代表赵阿勇等分别发言。与会人员围绕进一步全面助力“大下姜”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
通过参加本次校地合作签约仪式,实践团成员结合近期社会实践经历对下姜村的发展状况、企业状况、地方政策及未来规划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下姜村原来是出了名的贫困村,山多地少,森林覆盖率达97%,老百姓生活贫苦;如今,下姜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形成以乡村旅游产业为支柱,规模效益农业为补充的生态产业集群,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和可复制的乡村振兴之路,并且在科技特派员的帮助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帮助百姓脱贫支付,在乡村振兴大道上越走越远。下姜村的今昔变化同学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农民的关心关怀,了解到“乡村振兴”政策对于农村贫困地区的战略意义,激发了同学们立志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致力于实现共同富裕贡献的决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72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