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马鞍山7月4日电(通讯员王茗洋)为贯彻落实更好更快地实现建设法制国家的目标,提升广大居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安徽工业大学“律博士”暑期法治社会实践宣讲团,于6月21日前往马鞍山市矿内社区,开展了以《民法典》为主的系列法治宣传活动,同时进一步渲染社区法治氛围,鼓励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切实拿起法律武器,捍卫周身合法权益。
普法宣讲进社区,典例分析触心弦
据了解,6月21日下午二时许,“律博士”普法宣讲团来到了事先取得联系的马鞍山市矿内社区服务中心居委会,所有人员迅速就绪,就此展开实践宣讲,本次宣讲主要分为了两部分,一方面是PPT普法宣讲,另外就是深入社区走访宣讲,于此,矿内社区普法之旅正式开启。
第一部分主要针对社会热点问题以及社区居民关注的问题,宣讲团成员依次上台展示与小组成员共同制作的《民法典》宣传PPT,选取部分内容进行了剖析与讲解。
其一,为了更好诠释《民法典》为什么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宣讲团成员以公民小闫为例,从小闫的出生到死亡,全面讲解了民法典与其一生的关联,例如遇到“孩子沉迷游戏,大额充值后,家长追回财产出路何在”可以用到《民法典》总则编中“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这一法条、“因施救引发矛盾”可利用《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一法条等等等等。
图为实践队员在讲解《民法典》中生活常见的热点问题。大学生网报通讯员周旋提供
其二,在讲解过程中,居委会工作人员和实践队成员均仔细听讲并上网搜索相关知识,对与自身息息相关的《民法典》表露出极大的兴趣,并在PPT讲解完成后向实践队员提出自己的疑问,实践队员也在事前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认真地为听众一一讲解。
这些工作为社区居民充分展示了如何利用《民法典》合同编、婚姻家庭编、人格权编、继承编等各板块内容,解决一生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向大家生动诠释了《民法典》具体是如何覆盖一个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诠释了民法典为何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这也使得听众们对《民法典》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实践队员们也希望居民们之后遇到相关问题,可以依赖民法典知识更好的保护自己。
走街串普巷法宣传,耄耋孩提乐在其中
第二部分“律博士”普法宣讲团的实践队员们采取深入社区,走街串巷的方式进行普法教育。此过程中,实践队员们主要面向未成年与老人进行讲解,采取“快问快答”的方式,夹杂部分有趣的“益智游戏”,希望能让《民法典》在社区居民的心中扎根,同时也希望达到提升社区居民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的目的。
图为实践队员在为社区居民讲解《民法典》知识宣讲单。大学生网报通讯员周旋提供
烈日下林荫旁,三五成群的大爷大妈们围坐一旁;换个视角,小路上有着散步的居民;再切个视角,草地旁有着玩耍的孩童,这些对象都是实践队员们眼里的宝藏,实践队员会立刻跑上前去,随即就蹲下来,拿出早已提前印制好的《民法典》知识宣传单,并视情况选取各类人群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讲解。
有时普法宣讲团的队员们难免会被当作营销人员,这时他们会向社区居民耐心的解释,一次不成,就再试一次;一人讲不通,就再换一人,就这样,大爷大妈们先停下了唠嗑、散步的居民停下了脚步、路边玩耍的孩子们也放下了手中的玩具;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所以在讲解过程中,队员们格外注重对孩子们法制观念的灌输,有时候孩子们还会举一反三,讲解完成后也都纷纷表示以后会努力学习法律法规,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学生,甚至有的孩子还表示自己以后要当个律师,也要学法普法,队员们当即竖起了大拇指;经此一役,“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也在实践中得到贯彻深化。
社区法治氛围浓,民法再谱新篇章
据悉,社区普法活动在实践队员的组织下火热开展,不难发现,此次社区普法活动是面向最广泛的基层社区群众,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讲解:如PPT宣讲、走访社区、发放宣传单、采取游戏模式,在纠正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某些错误认知,共建和谐社区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图为实践队员在为小学生讲解《民法典》知识宣讲单。大学生网报通讯员周旋提供
在普法队实践队员与居委会工作人员的通力合作与矿内社区居民的热情参与下,此次普法宣讲实践圆满落下帷幕。正如孟德斯鸠所言:“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而通过此次普法宣讲活动,民法典也无时无刻不在拉近着法律与每个人生活的距离。
同时,随着普法教育的深入,依法治理工作全面展开,为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维护社会稳定,从为基层普及法律教育做起,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让社区居民在休闲中法律意识得到提高,更是我国积极建设法治社会的一个有力见证。实践队员们也都期待着继续发光发热,挥洒汗水,投身法治中国的建设;普法路漫漫,正所谓“国以民守法致胜,民以国法治和谐”,“律博士”普法宣讲团一直在路上,抬头看,法治中国就在前方。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52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