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了解宁夏地区的红军长征历史以及当地的红色文化发展模式,北京科技大学宁风红韵实践队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及附近地区开展调研活动。
将台堡位于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南部葫芦河与马莲川河交汇处,距县城30公里,两河交汇形成三角埠坪,地势平坦宽阔。1936年10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将台堡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上午9:00,实践小队到达了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园。园内设有将台堡纪念碑,三军会师展厅,建设成就展厅,将军翰墨碑林等。纪念园外围是一圈雄壮的古城墙,相传建于秦昭襄王时期,映衬出红军坚忍不拔的意志。园内松柏长青,鲜花盛开,象征着长征精神永垂不朽。
图为队员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园前合影
实践队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跟随讲解员进入园中,来到纪念碑前。碑高26.36米,正面镶刻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16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其碑顶雕刻有三位红军战士的正面相,面相坚毅周正,目光炯炯有神望向远方祖国的土地,见证着我国繁荣昌盛。院内有一日晷,据讲解员介绍,此物指向长征始发地——瑞金,一头一尾遥相呼应,象征着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历程。紧接着讲解员将小队带入会师纪念馆中,在这里向队员们简洁讲述了红军长征全过程,之后又详尽介绍了红军在宁夏的少数民族自治政策与对当地红色改革的事迹。馆中有一座毛主席与本地阿訇交流的复原雕像,相传二人相谈甚欢,毛主席向阿訇介绍了红军的革命理念,强调红军会尊重当地文化,不破坏清真寺和回民传统物件;阿訇则向主席介绍了当地回民的一些风俗习惯。
中午,应纪念馆馆长胡主任介绍,实践队前往青年军事训练营采访回乡建设乡村的企业家谢宏义先生,谢先生讲述了他从南方回来建设宁夏的经历。他年轻时在浙江经商,后来率先响应国家建设农村的号召,回到家乡,反哺家乡。叔叔告诉我们他回到将台堡是因为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计划,当时浙江各地已经贴上标语,着手开展工作,而宁夏人却还没有乡村振兴的概念。“如果作为本地人都不愿来这里投资,那怎么能指望外地人呢,话语中流露着他对家乡的热爱和深切情感。”谢先生这样说。队员们被谢先生的家乡情怀和责任感深深感动。
最为关键的是,谢先生用他超前的商业头脑向队员们谈了谈他对红色产业发展模式的看法。他本人在将台堡附近投资建设了一个红军寨红色研学体验基地,那里集学习,旅游,度假,体验生活等多功能为一体,完美结合了红色文化和产业发展,展现出“红色旅游+”的高效发展模式,给当地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当得知实践队正在研究非遗项目和红色文化结合时,谢先生认为这是一个十分创新而极具发展潜力的想法,他提出一些建议:宁夏的春官词是一种很好的艺术形式,有许多宣讲红军长征故事和歌颂红军精神的词,可以在宣传非遗文化的同时传承红色文化。砖雕也可以起到类似的效果。在与谢先生交流后,队员们貌似顿开。
图为小队成员采访谢宏义先生
下午实践队回到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园,采访了馆长胡主任,他热情的回答了队员们的许多问题,并表示希望能够利用这里的特有的红色背景来打造当地特色文化,在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宣扬红色精神红色文化的同时为当地吸引来更多的投资,帮助当地百姓。同时他认为,红色文化不是干瘪的,脱离其他的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红色文化必须和当地文化进行有机结合,例如和非遗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等等一系列文化进行结合,找到他们的共同点。他认为,现有的红色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和当地文化结合的问题。
图为小队成员采访馆长胡主任
经过此次调研,实践队员们对长征历史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长征精神。更为重要的是,队员们了解了当地红色产业发展模式,特别是“红色+非遗”的创新思路,对小队的研究项目起到了醍醐灌顶的作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46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