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学子三下乡 革命年代守初心,砥砺前行绽芳华
为了更近距离的接触红色文化,感受和传承浓郁的爱国情怀,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红色拾光”实践队队员于7月19日前往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彭德英文学馆开展实践活动,深入了解革命文化,回忆红色时光。
为人民呐喊,与正义同行
冯德英文学馆位于乳山市胜利街71号,外观是仿唐式建筑,十分庄重典雅,文学馆于2008年9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2023年7月19日“红色拾光”实践队队员走入馆中进行参观,该馆一楼为主陈列厅、冯德英书房复原室、三花书屋,二楼则设有胶东御倭抗日纪念馆、多功能厅、题贺厅、创作厅等,陈列和收藏冯德英文学创作生涯中丰富的图片、作品、影像、实物等资料2000多件,以真实完整的资料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其成长历程、生活点滴及文学风采。那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好像都在诉说着峥嵘时光,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无数的英雄为了民族的解放浴血奋战……馆内工作人员还介绍到,为提升国防教育和爱国教育效果,令观者深切感受到胶东地区浓郁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精神。该馆于2012年10月增设了反映胶东自宋、元、明、清至抗日战争时期近七百年日本侵华历史的“胶东御倭抗日纪念馆”。一段段历史就这样呈现在实践队员的眼前,思绪一下子就被拉回了战火连天的时代,无数英雄的抗战风貌历历在目。
图为冯德英文学馆外观。通讯员 李菡 供
追红色足迹,踏革命之路
实践队队员在参观的过程中经馆内工作人员讲解得知,冯德英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乳山人,他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9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8月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于195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成长在一个革命的家庭,哥姐们献身革命战争,父母也深明大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支持着孩子们的工作。因为切身体验在革命时代里,民族革命之魂才深入冯老内心。冯德英1953年开始业余文艺创作。1958年1月出版处女作的长篇小说《苦菜花》使他从此走上专业创作道路,成为部队的专职作家,并将一生投入到革命时代的文学创作之中。其目的就是展现童年起就接触过、看到过、听到过、参加过的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人和事,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其后主要作品更是被译为俄、日、英、朝、罗等多国文字出版,在世界广为流传,影响深远。这些作品大多描写革命战争时期胶东人民斗争生活。他的代表作“三花”:《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50年来多次再版发行1000万册,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改编成多种文艺形式广为流传,影响了中国的几代人。其中文学作品长篇系列则集中反映了胶东半岛人民艰苦卓绝、英勇顽强的革命斗争,情节起伏跌宕,语言清新流畅,性格描写细腻生动,具有抒情乡土的特征。
图为实践队员观看冯德英文学作品。通讯员 李菡 供
以历史为鉴,吾辈大步行
自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自觉投入于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下现代化建设,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目前,冯德英文学馆已被命名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山东省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威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是山东省红色文化、爱国教育、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此次实践,实践队员不仅近距离的感受了红色文化,接受了红色的熏陶,追忆革命精神,也深切的感受到冯德英对这片故土的热爱以及乳山人民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浓郁的人文精神。在祖国繁荣昌盛的今天,我们享受着国泰民安的幸福之时,也不能忘记这是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结果。在今日,我们依然要不忘初心,坚定民族信仰,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勇于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大步迈向前方,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图为“红色拾光”社会实践队成员合影。通讯员 高翔 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41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