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绺纹饰载期许,蓝白水墨染千年。”扎染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为激发同学们的创新创作精神,感受中国非遗手工技艺的魅力,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于2023年7月1日来到了枣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粗布传习所,进行调研和学习,今天所体验的技艺是扎染。
“撷撮采线结之,而后染色。即染,则解其结,凡结除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这是对中国民间传统染色技艺扎染的生动描绘。活动现场,刘海伦老师为大家介绍了扎染的历史渊源和染色技巧。扎染,顾名思义,将白色棉布先扎后染,扎法层出不穷,染料亦各色有之。其工艺特点是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印染,有一百多种变化技法,各有特色。
老师从扎染的来历、制作方法和服饰中的应用这三个方面带同学们走进扎染的世界。通过了解和欣赏扎染艺术品等形式,观看“叠”、“扎”、“染”的步骤图以及不同的扎染手法,在环境与材料的烘托下,成功激发了队员们探究的热情和愿望。

图为刘海伦老师为我们演示配制蓝色染料
最令人惊奇的是,扎结出的每一朵“花”,经过染色之后不会出现一模一样的图案,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是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的。老师悉心教学,队员们积极创作,一块白布、一根棉线、一盆颜料、一个创意,大家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在看似随性无序的捆扎之中,藏着未知的创造与惊喜。
在等待染色过程中,大家满心欢喜,满怀期待,等待着揭晓自己独一无二的创作。当一件件风格迥异、构思巧妙、图案别致的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满足而幸福的笑容,真正感受到扎染的独创性和神秘性,并纷纷围观点评,欣赏彼此的艺术想象力和辛勤劳动的成果。
在学习和体验过程中,大家不仅收获了快乐和惊喜,近距离感受了扎染艺术独特的魅力,也更深一步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扎染文化,推动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图为实践队员们展示扎染作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31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人们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根据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
闫帅琦 洛阳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考古学根据人类制造工具和武器所用的原料,将人类文化的进化过程,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石器时代”又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等好些阶段。“仰韶……
闫帅琦 洛阳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黄河,中华文明发源之地,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与延续,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奋斗和发展,其生态环境好坏关系大众福祉。加强黄河生态文明建设,推广绿色发……
闫帅琦 洛阳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黄河流域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四大地貌单元和我国地势三大台阶,是华夏先民繁衍生息的重要家园,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
闫帅琦 洛阳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黄河流域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四大地貌单元和我国地势三大台阶,是华夏先民繁衍生息的重要家园,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
闫帅琦 洛阳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黄河宁,天下平”。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始终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兴衰成败与大河两岸人民观水、用水、治水的历史息息相关。一部黄河史就是一部治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
闫帅琦 洛阳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为我们保护、传承、弘扬黄河……
闫帅琦 洛阳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带和生态屏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时代发展所需的国家战略。保护母亲河,保护生态……
闫帅琦 洛阳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