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琉璃:浴火淬就的不朽艺术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作者:尹宇航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论述、作出重要指示。为进一步了解在新媒体背景下非遗传承发展的新形势,深入探索非遗产业与新媒体结合发展的具体措施,2023年7月16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非遗探查”实践队来到山东省淄博市“西冶工坊”,深入学习与体验了琉璃的制作工艺,探究新媒体时代琉璃的传承和发展策略。

绚烂琉璃 流光溢彩

淄博博山的琉璃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西冶工坊”是一处琉璃制作的场所,如今慢慢发展成了“网红打卡地”,实践队员们实地感受了一把“琉”光“璃”彩。

实践队员们来到“西冶工坊”门口,便看到有大批游客前来参观。工作人员便带领实践队员们与其他游客一起,开启了“西冶工坊”的参观之旅。来到第一间工作室,工人师傅正在对一件琉璃如意进行最后的打磨工作,据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2018年青岛上合峰会的一件国礼,名为“海韵如意”。该作品是采用脱蜡鋳造法制作而成,在其主要的过程中,所需的耐火石膏模是经由蜡模加热后脱除取得,在模具中注入液态的琉璃原料,冷却成形后脱模而成琉璃工艺品。

图为队员们观摩“海韵如意”的制作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邵明阳 供图

饮光而生 火凝为色

在烧制琉璃的窑炉车间,践队员们有幸观摩了琉璃花瓶吹制、塑形的全过程。据工作人员介绍,琉璃工艺品的成品率并不高,复杂一些的工艺品成品率只有30%,也就是说三件中只有一件成功。并且所有的工艺品都必须一气呵成,中间不能有停顿。在工作人民讲解的同时,工人师傅奔跑往返于工位与炉子之间,他们臂上的烧伤疤痕清晰可见,实践队员们更加体会到琉璃制作工艺的精巧与不易。

图为工人师傅在制作琉璃花瓶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尹宇航 供图

如今博山琉璃依然活跃于重大场合,常常出现在国宴、国家级外事活动以及作为国礼这样的顶级艺术品的形象出现。这些琉璃艺术品通过展览和交流,将淄博的琉璃工艺推向了全国,引起了人们对淄博非遗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在工人师傅们的中午休息时间,实践队员们与其中一名工人师傅进行了交流。工人师傅说,琉璃的制作工序复杂,需要专业的技艺和耐心,由于博山琉璃的烧制技艺采取“师徒一对一”式的传承方式,这种传承方式需耗费学习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如今快节奏的时代,少有人愿意持之以恒地学习琉璃烧制技艺。但是在新媒体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非遗技艺通过新媒体平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非遗产业开始焕发生机。

图为实践队员们采访师傅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邵明阳 供图

乐道拾遗 匠心铸遗

《“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指出,到2025年,非遗代表性项目得到有效保护,工作制度科学规范、运行有效,工作体系更加完善,保护传承体系更加健全,创造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对非遗的认同感、参与感、获得感明显提高。展现传统文化之美,共享保护发展成果,多彩非遗在新时代生机勃勃,为文化强国注入坚实底气和强大动力。

博山琉璃依然展示着古代琉璃之美,同时与时俱进,融合了现代科技的成果,在琉璃制作技艺上不断创新。琉璃制品的外形、花纹、元素等方面也呈现出多样性和时尚感。琉璃不仅是一种工艺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展示,它恰似历史的记忆,记录了文明的辉煌与沧桑,这也是琉璃独具的价值所在。

淄博的琉璃工艺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生活方式。当地的琉璃工人师傅们将他们的技艺代代相传,不不断创新与发展,使得琉璃工艺与时俱进。同时琉璃工艺也融入了当代的设计理念与工艺技术,创造出更多新颖、独特的琉璃作品,展现出淄博非遗文化的活力和创造力。

与此同时,琉璃工人师傅所展示出的“择一事,终一生”、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匠人精神值得敬佩,在追求高效率的大环境下,“西冶工坊”坚持古法烧制琉璃,工人师傅专注于心、心无旁骛、追求极致、致力钻研,在日复一日中不断磨练技艺,修炼心性,在琉璃工艺品制作中倾尽一生,铸就平凡的伟大。

图为实践队员与“西冶工坊”工作人员合影 中国青年网 邵明阳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30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学习中国新时代青年精神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学习中国新时代青年精神(2019.7.25.)今日,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赴邵阳邵东魏家桥镇暑期社会实践团于报公铺小学开展红色论坛,本次红色论坛的主题是:纪念五四运动100周…… 叶思凯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学社联三下乡队伍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多彩社团|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与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

2025年3月9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携手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于闽南科技学院康美校区旧社区举办公益手工…

‘职’点迷津 巾帼护航|闽南科技学院开展女企业家进校园宣讲活动

为进一步弘扬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3月12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于菲华楼C102开展“‘职’点迷津巾帼护航”女…

青春浇灌希望 爱心点亮未来—兰州交通大学第26届研支团支教生活纪实

在祖国西部的青山绿水间,兰州交通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青年学子们正以教育为笔,以青春为墨,在西部教育的广袤画卷上描…

追“锋”青年,志愿同行 —基础医学院2023级临床医学第五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与对深入开展雷锋活动的重要指示,让闪耀着时代光辉的精神火种…

激活红色密码!沂蒙精神赋能革命老区 高质量发展——湖南农大青年志愿服务

近日,湖南农业大学牛犇犇青年志愿服务团走进长沙市开福区好人馆,以“激活红色密码!沂蒙精神赋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为主…

最新发布

探索甲骨文,开启古代文字的奇妙之旅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小学生们通过老师的引导,了解到甲骨文是古代人们用来记录重要事情的一种方式。他们被告知,甲骨文最早出现在商朝时期,人们用刻在龟壳和兽骨上的符号来记录…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深入乡村,开展基层服务实践
为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引导青年学生投身乡村振兴,提升大学生基层服务实践能力,提高为民服务意识,助力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建设,7月18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食”代先锋实践小队走进秦皇岛市杜庄镇大…
三下乡支教:美术课激发学生兴趣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关注农村地区的教育问题。为了改善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许多大学生和教育志愿者选择参加“三下乡”支教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他们到农村学校教授各…
湖北学子三下乡:校园安全伴我行
(通讯员周瑶)2023年7月1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微尘出行”团队的志愿者们带领全校学生于下午第一堂课共同收看湖北青春志愿者推出的《七彩假期·同上一堂课》,本次活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们的安全观念,…
布上青花 蓝白幽韵
《“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指出,到2025年,非遗代表性项目得到有效保护,工作制度科学规范、运行有效,工作体系更加完善,保护传承体系更加健全,创造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对非遗的认同…
挖掘保护黄河遗产 延续黄河文化血脉
挖掘保护黄河遗产,延续黄河文化血脉——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逐梦黄河队”实践队实践纪实中国青年网山东7月14日电(通讯员姚丹)2023年1月8日上午,为进一步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保护黄河文化遗产,曲阜师范大学…
京鸿暑期行,温暖护童心
荆门7月9日电(通讯员刘烨)7月9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京鸿”志愿服务队在京山市快递协会支教点进行了趣味活动,小朋友们积极响应,纷纷参与到活动之中。趣味活动包括彩泥手工制作,电脑信息,卡纸绘画,故…
共建黄河生态保护圈 保护华夏生物多样性
共建黄河生态保护圈,保护华夏生物多样性——逐梦黄河队进行黄河生态及相关司法判例线上资料搜集“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曲阜师范大学逐梦黄河社会实践队全体队员…
曲园学子暑假社会实践——参观安徽省大别山烈士陵园纪念馆
为了进一步加强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革命精神;近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弘扬红色精神,致敬革命先烈”实践队来到了安徽省大别山烈士陵园纪念馆,在此队员们充分了解到红色文化,为革命先烈们…
什么是调查研究?怎么进行?好处在哪?
所谓调查研究就是领导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运用科学手段对客观事物或问题进行深入了解,详细占有相关材料,并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从而获得关于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或对问题本质认识的过程。调查研究是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