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布上青花 蓝白幽韵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作者:尹宇航

《“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指出,到2025年,非遗代表性项目得到有效保护,工作制度科学规范、运行有效,工作体系更加完善,保护传承体系更加健全,创造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对非遗的认同感、参与感、获得感明显提高。展现传统文化之美,共享保护发展成果,多彩非遗在新时代生机勃勃,为文化强国注入坚实底气和强大动力。2023年7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非遗探查”实践队来到山东省淄博市“齐梅吹雪”工作室,深入学习与体验了扎染和蓝印花布技艺,探究新媒体时代蓝印花布的传承和发展策略。

初识蓝印花 巧手染锦绣

简约的蓝白二色,渲染着淳朴自然的清新之气;点线面的融合交错,勾勒着民间文化所特有的韵律和美感。这种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蓝印花布技艺,承载着中华儿女对美的无限向往,跨过悠悠历史长河,延续了近千年。实践前期,实践队员通过抖音平台与“90后”非遗传承人刘峥老师取得联系,在确认好天气状况与时间后,实践队员来到刘峥老师的工作室,开始为期一天的蓝印花布体验。

工作室的刘老师为实践队员们讲解了在其工作室中陈列的各种古色古香的建筑遗迹和他亲手创作的琳琅满目的蓝印花布艺术品,通过刘老师讲解,实践队员们切实感受到了穿越千年的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为了能从植物身上知晓大自然更多的奥秘,静下心来倾听大自然无声叙说的故事,刘老师带领实践队员们从最简单的扎染做起,一步步感受蓝印花布的魅力。

图为刘老师向实践队员介绍作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崔贵珍 供图

刘老师对扎染的制作工艺仔细地进行了讲解,实践队员们便开始制作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扎染作品。用方形的脱脂棉布,由棉布一角向内卷直至棉布卷成长条后用长绳扎紧,接着浸入染缸,浸染后晾干,如此反复成品将出现鱼鳞状纹路。经过一次次浸染,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扎紧的部分因为颜色浸染不到,巧妙形成了各种各精美的花纹图案。

图为刘老师指导实践队员扎棉布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邵明阳 供图

幽幽兰草香 青花印白麻

在棉布晾晒时,刘老师向实践队员们具体介绍了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蓝印花布的工艺十分讲究,首先用点、线、面结合成纹样在牛皮纸上刻出花版,刷上熟桐油后晾干制成印花模板,石灰和黄豆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拌和成印花防染浆,刷在织物上经阴凉干燥后开始染色,将织物在室温下进行多次染色,再次晾干后刮去防染浆层,洗尽浮色即得蓝印花布。

蓝印花布的“蓝”是从染缸中的染液也是由非遗传承人刘老师亲手制作,据刘老师介绍说,染液是由然植物板蓝根、寥蓝等制作出靛泥,加入高度白酒、草木灰或工业碱、清水、冰糖等,在合适的天气条件下最终发酵而成。

图为刘老师指导实践队员在染缸中浸染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邵明阳供图

作为青年非遗传承人,刘老师与实践队员们讨论了许多关于非遗产业传承与发展的话题。刘老师表示,通过新媒体媒介进行传播将是大势所趋,运用好新媒体力量为扎染和蓝印花布开展宣传、推广、营销是传统产业模式所无法比拟的。传统的手工艺传播和推广渠道较为单一,很多文化兴趣爱好者想学习了扎染和蓝印花布的的相关工艺,欣赏更多的作品,或是想倾听作品中传达的民俗故事,只能亲自去一趟当地,才能深入了解。刘老师2021年开始接触新媒体平台,希望凭借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增强人民大众对非遗的认同感、参与感、获得感,让更多人走进非遗,了解非遗,体验非遗和传承非遗,使古老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从而使非遗文化焕发生机。

持创新精神 续蓝白情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统的载体,彰显着民间的集体记忆、生活智慧和礼俗信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关乎文化血脉续、文化战略全局和民族复兴伟业。

在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为我国传统手工艺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印染工艺进行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在当前,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打造新媒体平台,有助于人们全面了解扎染和蓝印花布技艺传承的现状。利用新媒体拓宽推广渠道,培养更多的扎染和蓝印花布人才,实现传统手工艺从保护走向传承,从开发走向推广的可持续发展。

花开花白皆天趣,布印成靛出自蓝。岁月需要时光的沉淀,历经变迁的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国家大力倡导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加大传承力度,将过去的传统、过去的手艺重新找回来、拾起来。旧物与新生,蓝印花布的故事在续写。

图为实践队员与刘老师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邵明阳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30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瞻仰先烈,传红色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当代青年成长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与道路。“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青年一代健康…… 测绘工程邢坤 滁州学院查看全文 >>

走进独秀陵园,访寻徽府红色记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当代青年成长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与道路。“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青年一代健康…… 测绘工程邢坤 滁州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保护渔村环境,传承文化新韵

乡村文化和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文化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深…

“相约山大·励志启航”福建省015队赴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开展宣讲活动

1月18日,循鹭八闽,逐梦齐鲁队在福建省厦门市教委直属中学——双十中学开展了“相约山大•励志启航”回访母校活动,参加了双…

走访沿海渔村,绘制振兴蓝图

为了深刻挖掘渔村的空间奥秘,探寻其内部结构布局,曲阜师范大学“渔隅勘行”社会实践队于1月10日至1月16日期间来到了山东省日…

赓续红色文化,探寻红色遗迹--- 红心向党队亲近“青岛海军博物馆”

“何以中国,弦歌不辍”,青岛,这座红色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一次有一次带给我们心灵上的冲击。1月13日下午,中国石油大学(华…

山大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年味寻踪,俗韵新声”探春忆线上调查分析

活动背景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最新发布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深入乡村,开展基层服务实践
为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引导青年学生投身乡村振兴,提升大学生基层服务实践能力,提高为民服务意识,助力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建设,7月18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食”代先锋实践小队走进秦皇岛市杜庄镇大…
三下乡支教:美术课激发学生兴趣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关注农村地区的教育问题。为了改善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许多大学生和教育志愿者选择参加“三下乡”支教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他们到农村学校教授各…
湖北学子三下乡:校园安全伴我行
(通讯员周瑶)2023年7月1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微尘出行”团队的志愿者们带领全校学生于下午第一堂课共同收看湖北青春志愿者推出的《七彩假期·同上一堂课》,本次活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们的安全观念,…
琉璃:浴火淬就的不朽艺术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论述、作出重要指示。为进一步了解在新媒体…
挖掘保护黄河遗产 延续黄河文化血脉
挖掘保护黄河遗产,延续黄河文化血脉——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逐梦黄河队”实践队实践纪实中国青年网山东7月14日电(通讯员姚丹)2023年1月8日上午,为进一步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保护黄河文化遗产,曲阜师范大学…
京鸿暑期行,温暖护童心
荆门7月9日电(通讯员刘烨)7月9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京鸿”志愿服务队在京山市快递协会支教点进行了趣味活动,小朋友们积极响应,纷纷参与到活动之中。趣味活动包括彩泥手工制作,电脑信息,卡纸绘画,故…
共建黄河生态保护圈 保护华夏生物多样性
共建黄河生态保护圈,保护华夏生物多样性——逐梦黄河队进行黄河生态及相关司法判例线上资料搜集“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曲阜师范大学逐梦黄河社会实践队全体队员…
曲园学子暑假社会实践——参观安徽省大别山烈士陵园纪念馆
为了进一步加强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革命精神;近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弘扬红色精神,致敬革命先烈”实践队来到了安徽省大别山烈士陵园纪念馆,在此队员们充分了解到红色文化,为革命先烈们…
什么是调查研究?怎么进行?好处在哪?
所谓调查研究就是领导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运用科学手段对客观事物或问题进行深入了解,详细占有相关材料,并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从而获得关于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或对问题本质认识的过程。调查研究是马克思…
曲园学子暑假社会实践——参观临沂新四军军部旧址
为致敬革命先烈,领会红河湾“铁军精神”,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弘扬红色精神,致敬革命先烈”实践队员于2023年7月13日前往位于临沂市河东区前河湾村的新四军军部旧址暨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纪念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