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和应急能力,响应最新国家安全日主题“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促进彝汉团结共进。7月14日西南医科大学“情系彝乡马边,助力乡村健康”暑期社会实践队于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建设镇彝山人家开展实践活动,具体内容为:向少年儿童科普预防溺水知识、讲述溺水后自救方法、培训救助溺水者的急救技能。
7月14日清晨,建设镇笼罩在阴雨之中,在从镇上上山去往彝山人家的途中,实践队志愿者们观察到横跨整个彝山人家的磨刀溪水流湍急、水势凶猛。到达彝山人家时正好早上九点,小朋友们正坐在教室里画画,于是志愿者们分成两队行动。一队留在教室通过和小朋友们交流、唱歌、一起跳手势舞熟悉起来;一队去到教室楼下社区寻找不同年龄阶段当地居民做访谈,目的是了解彝山人家居民对急救技能知识的学习态度和渴望学习的内容、方式、渠道。在访谈过程中,当地居民向志愿者表述:彝山人家位于马边彝族自治县建设镇政府驻地旁,是四川省乐山市唯一一个跨三个乡镇的大型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彝族同胞感受党和政府对彝族地区脱贫攻坚的关心关爱,不仅当地经济大力发展,历史文化和社会也同时在发展变迁,重要体现则是当地居民健康素养的提升,愈加重视面对突发事件时应急能力的培养,并且希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彝汉双语相结合的方式学习急救技能。
图为志愿者采访当地居民。曲别晓玲 供图
通过一起做游戏、跳手势舞和小朋友们熟悉起来之后,志愿者通过PPT宣讲强调了预防溺水的六大不准,其中包括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等注意事项;同时教授了识别溺水的十大表现,纠正了惯性思维中认为不会溺水的三大误区。本次宣讲旨在预防溺水的基础上,培养小朋友识别溺水能力,在溺水发生时及时自救或他救。在讲解完如何预防和识别溺水后,志愿者向小朋友们实操演练了当溺水者被救助出水后,在120到来前如何进行有效的急救操作。志愿者带来了人体半身模型,详细演练该如何判断被救后溺水者的意识、呼吸、脉搏,再根据所判断的溺水者生命体征情况,向小朋友们示范演练了控水、体位管理、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操作。以上活动感谢由四川省科技厅急救科普培训项目组(2022JDKP0017、2023JDKP0039)提供的技术、设备及资金支持。
图为志愿者演练生命体征判断。毛文丽 供图
在进行相关急救技能教授的过程中,志愿者观察到小朋友们注意力逐渐不集中,年纪较小的开始说话、破坏现场秩序。于是志愿者更换科普方法,带领大家一起学习西南医科大学急救知识科普歌曲《复苏生命之光》,以唱歌的方式将急救知识要点用歌词和旋律表达出来,观察到小朋友们的积极性和专注度有明显提高。接着,志愿者将小朋友们分成三组,进行小班和一对一教学,并让他们自行在人体模型上进行心肺复苏演练。在此期间志愿者发现有小朋友因为害羞,不愿意出来感受、操作的情况。于是,针对胸外按压,志愿者先以《一闪一闪亮晶晶》歌曲作为胸外按压频率带动小朋友们唱起来,再通过小朋友们之间互相推荐的方式依此选人体验胸外按压操作;针对人工呼吸,让小朋友们一起感受人体模型的胸部起伏,鼓励小朋友们之间互相挑错。改变教授方式后,通过志愿者的讲述和纠正,最后年龄较大的小朋友都在人体半身模型上操作了30:2、动作标准的心肺复苏,年纪较小的小朋友也参与其中。
图为小朋友们向志愿者学习心肺复苏。何应睿 供图
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对志愿者依依不舍,他们将上课时老师发放的瓜子、花生、糖果都塞到志愿者手中,并等待和志愿者依次拥抱、合影留恋,志愿者也给小朋友们送了道别礼物、寄语。在志愿者们返程途中,有的小朋友还追着志愿者们道别。
图为小朋友和志愿者活动结束后合影。曲别晓玲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07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