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东南大学远定实践团走访襄阳红色场馆,回顾传承英烈精神

来源:东南大学 作者:远定实践团

襄阳是红色资源的沃土,是创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重要地区之一。五四运动后,通过谢远定、萧楚女、程克绳等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马克思主义在襄阳迅速传播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第二天,东南大学远定实践团实地走访襄阳红色足迹,开启感悟襄阳的红色之旅

一、深入烈士纪念,构筑自忠精神

上午九时三十分,实践团成员来到位于湖北襄阳的宜城市革命烈士纪念园。进入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它象征着对伟大的革命烈士的无限敬仰。纪念碑两侧分别是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宜城市革命烈士纪念馆

实践团首先参观了张自忠将军纪念馆。来到馆前,门楼两侧的花岗岩上分别镌刻着毛泽东、蒋中正当年题写的挽词“尽忠报国”“英烈千秋”。正面7间房屋,分6个部分展出将军的遗物、手迹、照片、地图300多件,充分展示了张将军艰难曲折的经历和从政治军风范。纪念馆内的陈列展品弥漫着浓厚的历史氛围,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实物和文献资料,仿佛将我们带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张自忠将军以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仰,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在北伐战争中奋勇杀敌,凭着出色的指挥才能,屡建奇功;又在抗日战争中忍辱负重,不畏强敌,英勇就义。当我们看到那些记录着张将军战斗历程的文字和图片时,内心不禁涌动起对这位伟大先烈深深的敬意和崇敬之情。参观过程中,我们还深入了解到了张将军的个人品质和为人之道。他忠诚于中国的革命事业,始终抱定尽忠报国的初心。纪念馆中展出的一封封家书和寄托在亲人手中的最后一信,让我们感受到他对亲人的眷恋和对革命事业的赤诚。在这里,我们深深感悟到了革命先烈张自忠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也为我们的青春注入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和责任感

从张自忠将军纪念馆走出,我们又走入了宜城市革命烈士纪念馆。作为党领导的鄂豫边武装斗争的中心,襄阳宜城为鄂豫皖的武装斗争减少了压力,也唤醒了宜城苏区人民的阶级觉悟和革命意识,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信念坚定的革命干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为民族解放作出了贡献。纪念馆内逼真的雕塑、珍贵的文物带我们走进了战时的峥嵘岁月。正如毛泽东主席曾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宜城党员在中共鄂北特委领导下与无数各地革命志士一起前仆后继,用炽热的生命点燃了斗争的火焰。萧楚女、谢远定、黄火青、张自忠……他们或为襄阳撒下马列主义的种子,或为襄阳培育共产党的苗子,或为实现民族独立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功勋永垂不朽,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作为东大学生,我们对百年前的学长谢远定倍感亲切。谢远定学长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为南京和襄阳地区党团组织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在纪念馆里见到谢远定学长的相关介绍和经历时,我们更是感到无比自豪

二、红色情怀绽放,襄阳英烈永存

昭明小学萧楚女纪念馆是襄阳红色教育的重要场所。在馆内,萧楚女的一生由讲解员向我们娓娓道来。“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这正是萧楚女的写照,他的一生就像一支永不熄灭的红烛,燃尽了自己,点燃了大片革命的火种。东风飘荡志未酬,慷慨长啸几度秋。一支红烛,字夹风雷,声成金石。萧楚女烈士作为一名爱国教育家,用一生诠释了自己的“红烛精神”,并用他的思想照耀着后来人。

踏入馆内,映入眼帘的是在萧楚女先生影响下的襄阳革命烈士介绍墙。就这样,东南大学远定实践团与校友谢远定跨越时空在襄阳会面。在萧楚女的深刻影响下,青年时期的谢远定备受鼓舞,毅然投身革命斗争,成为优秀的党员和革命家。他用短暂的生命,谱写了红色历史的壮丽篇章。谢远定学长的英勇事迹,让我们感悟到这一代英烈的坚定信仰无私奉献。他们的身影永远铭刻在襄阳的历史长卷上,生命之火,经久不息!

三、亲历襄阳城墙,追抚胜利过往

参观完萧楚女纪念馆后,实践团来到解放襄阳西门登城突破口遗址,重温襄阳解放战役路线,探寻襄樊战役红色故事。襄阳古城墙夫人城段的弹孔,解放军攻破襄阳城垣的缺口,让我们感怀烽火连天的战斗岁月,铭记一往无前的坚定与激情。登上城墙,大家情不自禁地抒发心中的感怀。城墙上有一个纪念馆,其详实地记载了东汉时期以来襄阳城墙的历次修筑加固。玻璃柜中刻有修筑信息的古老的城墙岩石与安静躺下的迫击炮炮弹仿佛也在无声地述说着一段段历史

四、小结

在漫长的岁月中,无数英烈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复兴而投入激情与热血,贡献青春与生命。他们用鲜血谱写了一首首动人心弦的战歌,铸就了永垂不朽的精神丰碑,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有人都应该铭记先烈精神,孕育斗争气魄,让全社会营造起纪念、缅怀、崇尚、学习英烈的浩然正气和浓厚氛围。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将与先辈同行、与英烈同在,用青春与热血凝聚团结力量,弘扬社会正气。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98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临近乡镇,聆听民生

…… 袁盈盈 大学生网报 台州学院查看全文 >>

百年大计,教育先行

…… 马航宇 大学生网报 台州学院查看全文 >>

不忘初心跟党走团队暑期社会实践第二日

…… 盛国权 大学生网报 台州学院查看全文 >>

且向百花头上开

…… 朱瑜盈 大学生网报 台州学院查看全文 >>

游三地,住房教育敲黑板

“不忘初心跟党走”实践队千里访民间。民众热情配合,满载而归。…… 朱瑜盈 大学生网报 台州学院查看全文 >>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不忘初心跟党走”暑期社会实践队在今天的实践之旅中主要从推进城乡均衡发展、解决房地产泡沫、构建食品安全环境、推进物价持续稳定这四大方面来关注深入群众,传承十九大精神。 …… 陈佳维 大学生网报 台州学院查看全文 >>

傲霜斗雪,灿然怒放

参观郭凤韶故居有感…… 金心媛 大学生网报 台州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班团建设】“网络闸门,数字蓝盾”——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案例访谈活

以法为盾,筑牢数字安全防线;以警为镜,护航法治时代新章。2025年2月11日,法学2303团支部访谈小队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安分局…

“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寒假

(通讯员黄鑫)1月10日至2月23日,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寒假返家乡志愿团队成员在各…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最新发布

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同心协力共建文明社会 志愿服务助推乡村振兴
本网讯(通讯员侯文豪李钰昌)7月16日下午,武汉科技大学“山水梦行”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是多年前无数许家冲村民的真实写照,许家冲村…
知识百变,乐趣无限
知识百遍,乐趣无限7月19日,是长安大学“三下乡”支教活动“扶光队”前往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邓家村进行支教活动的第11天。烈日炎炎,在今天,支教老师们带领孩子们举行了一场知识竞赛。本次知识竞赛共有6支代…
金融科普,老年防骗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高老年人金融安全意识,防范金融诈骗,2023年7月7日上午八点半,实践团来到示范区智慧养老服务区,为园区内的老年人进行金融相关知识的科普。本次活动为老年人搭建了一个收获防诈…
跟着扶光,去支教
今天是7月20日,是我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第11天,也是我们在一起的倒数第三天,和孩子们在一起这几天,是我人生中最开心,也最难忘的几天,大家是我教的第一批学生,也是最后一批,我一开始来这里,我就是想着尽…
“青青”入基层,考察沙窝镇的村镇风貌、风土人情
7月16日,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青小草暑期社会实践团部分成员来到菏泽市东明县沙窝镇的一处基层党组织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在前往村委会的路上,团队成员对村民进行了随机采访。队员们在采访中得知:由于…
安徽学子三下乡:瞻仰革命英容,缅怀革命先烈
中国青年网合肥7月12日电(通讯员李宝刘俊),为缅怀革命先烈,告慰革命英灵,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安徽合肥、芜湖红色革命实践团队于7月9日前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渡江战役纪念馆祭拜革命英雄…
兰州理工大学新能源学院新韵星耀社会实践团队协助交警大队开展“资料整理。档案护航”志愿
为切实做好交警大队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善档案信息,更好的做好档案管理,遵循档案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价值,保质保量完成归档文件整理工作。2023年7月20…
湖北学子三下乡:飞机本领大 肩负国防梦
(通讯员杨光燚)为了增强孩子们的国防观念,普及和传播国防教育基础知识。7月1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缘梦”志愿服务队在崇阳三小大白校区开展了一堂以国防教育为主题的战斗机手工创意课堂。在课堂上,老师…
河海大学兰翔养老金晖支援活动
河海大学实践团兰翔养老金晖支援活动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
学地理,看世界
大学生网报武汉7月20日电(通讯员邓潇茜)为了弥补乡村教育的薄弱现象,拓宽学生们的眼界,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祖国的山河景象,增强对祖国的文化自信,以此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事业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