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聚中高端企业 擎画财税数字化蓝图
大学生网南京7月19日电(通讯员:殷文奇 刘心语 韩欢)2019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基于原有基础将数字经济分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部分。2020年7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3个部门印发《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的通知,对加快发展数字经济15大新业态新模式重点方向提出19项创新支持政策,要求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发挥数字化创新对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带动作用。为了深入研究企业数字化现状以及政府的数字化治理,南京财经大学“数字财税”小队前往南京部分中高端企业开启暑期调研和采访。
图为志愿者实地走访麒麟科技创新园
通讯员 殷文奇 摄
图为志愿者向望岳控股企业代表询问
通讯员 殷文奇 摄
图为志愿者在江苏斑马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进行问卷调查
通讯员 殷文奇 摄
图为志愿者对南京汇恒商贸有限公司高管进行采访
通讯员 殷文奇 摄
精准发力促转型,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在科技人才市场匮乏的情况下,南京安谱软件有限公司负责人在采访中说道:“面对未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继续申请高新技术企业,享受财税优惠政策,加强创新,补充人才,拓展业务,人才招聘与生产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勤诚科技(南京)有限公司负责人对的当下企业现状这样评价:“行业内卷严重,新风口下存在赛道中企业良莠不齐的情况,我企业需要找到适应的赛道,紧跟国家方向,解决生存问题。养一支精锐专业的创新开发团队,也是我企业的当务之急。”南京巨石暻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也表示,将不断提升新型人才储备,学习新技术,根据业务招聘相应技术人员,申请专利取得国家资金支持。
不难看出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对数字化的支持力度是不容忽视的。对于财税政策而言,企业可以根据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合理规划。例如:针对小额贷款公司和网上银行等业务开展相关活动,针对个人消费信贷、信用卡分期付款等业务展开相应活动等。加强与金融机构间合作关系建设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机制完善;同时在财务管理方面要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提高对于企业的信用管理,建立起完善健全相关制度,并定期对这些政策进行评估,以提高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在数字化建设中的积极性。
统筹施策强补贴,数字活力不断提升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这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趋势作出的战略部署。因此,企业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响应国家政策进行数字化转型。在企业进行转型的过程中,融资约束和资金压力成为了首要难点。为了解决企业的融资约束和资金压力,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去应对该情况。《关于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强调,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给予定额奖励,其中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兵团奖补资金总额不超过1.5亿元,其他地级市、直辖市所辖区县奖补资金总额不超过1亿元。在此之前,财政部就已经通过财政奖补的方式支持数字化服务商,推动企业转型。尽管如此,由于企业数量众多,补贴的资金经过分配后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在本次调研过程中,小队成员以“贵公司认为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财税政策方面还有哪些不足?您希望得到政府的哪些帮助?”为采访切入点去进行访谈,所得最终结果为:25%的企业认为虽然可以看到政府扶持的大方向,但并没有切实感受到优惠实处。50%的企业认为政府的补贴用到了实处,但仍希望政府能够加大补贴力度。由调研结果可分析得,政府补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和资金压力,但是补贴程度较轻。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资金、人才、数字化相关的设备,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政府加强对企业的补贴不仅能够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而且数字活力将不断地提升,从而促进数字化发展。
顶层设计再出发 产业数字化渐发展
从问卷调查数据中可以发现:我国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相关企业往往只关注于当下的发展,聚焦于短期成果,缺乏清晰的战略目标与实践路径,没有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谋划,大多数企业只是跟随者而很少有企业成为行业的领跑者。培养合适的人才和技能是重要的转型举措之一,而我国目前在数字化领域面临较大的人才缺口,对具有专业知识和了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跨界人才具有很大的需求。
针对我国传统产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突出矛盾与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国家层面产业数字化顶层方针设计出台产业数字化保障的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产业扶持等方面的政策,为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引领企业向长远发展,增强战略性思维。
2.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数据要素共享机制、加强数据管理体制等一系列措施,提高数据要素市场化程度,构建多元共治的数据要素市场治理体系 。
3.重视数字化人才培养.通过鼓励高校开设相关课程、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等措施培养专业人才。深化校企合作、政企合作,为数字化人才提供发展方向。而且要注重营造良好的环境,探索人才引进、激励和保障政策,吸引更多地专业人员投身于产业数字化发展进程。
(通讯员:殷文奇 刘心语 韩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69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