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影响外企在华建厂选址的社会因素调研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际国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中国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事实上大部分在华外资企业也是双循环的践行者,他们在中国国内生产、销售、采购,深深融入了国内大循环。为深入了解影响外企在华建址的社会因素,进一步推进外企在国内的发展与建设,进而促进中国产业升级、刺激双循环发展,7月5日至7月9日,暑期社会实践“双向奔赴队”团队队员赴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开展以“双向奔赴:影响外企在华建厂选址的社会因素调研”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走访工业园区各企业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一系列采访。
谋未来:产业赋能创新生态
实践团队队员调查、走访了苏州园区的中新生态科技城,发现随着近年园区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园区正在经历着“第三次创业”,并已初见成效。产业集群向高端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园区内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8.4%。电子信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是园区第三产业的主力军,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云计算等新型产业快速增长,与之配套的众创空间等科研型组织也茁壮成长。
团队来到三星半导体企业,在对园区内三星半导体相关人员的采访中了解到,园区的这家三星旗下企业主要为研发团队,不属于基础加工的生产线,对所招聘人员的科技创新素养要求高。公司凭借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半导体生产后道工序的效率、质量和稳定性,同时与三星半导体(中国)研究所合作,多次实现技术上的突破。以三星半导体为代表的园区外资高新技术企业,在稳定中求创新,融入智能制造发展潮流,提高生产自动化率,减少不必要的人工投入,努力提升产品品质,迎来创新转型。通过对中新生态科技城的走访,团队队员切实地感受到了外资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创新性,惊叹于新时代科技发展的中国速度,感受到了外资企业发展的未来可能性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好前景。
图为了解三星半导体企业招聘情况 丁玥 供图
促交融:打通产学研间壁垒
在苏州2.5产业园内,实践团队通过走访园区企业、参观苏州上海大学创新中心等,对苏州产业园内的产学研融合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苏州2.5产业园不仅依托苏州工业园聚集的世界500强企业资源建立起介于二产制造业与三产服务业之间的产业状态,还积极与各个大学创新中心、研究院等融合,构建起一个产学研信息化的合作交流平台,为学研方和企业方提供了一个实时的对接平台。”在此次调研中,实践队员重点了解到了,在苏州产业园区内,产学研各方既可以实现实时查询成果信息,还可以及时进行互动,通过不断的磨合、互相协调达成最终合作,能够大大提高科技资源配置的效率,既合理利用了各方优势,又为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新的血液。
图为到访苏州2.5产业园 丁玥 供图
图为到访苏州上海大学创新中心 李博洋 供图
强保障:基础设施护航发展
实践团队来到苏州德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在学校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详细了解了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与苏州工业园区外资企业的密切联动。针对队员有关外籍人员学校作为工业园区教育保障设施的问题的采访,学校负责人回答道:“在园区的一个十五分钟生活圈内,外籍子女的初高中学习和公寓已经实现一站式解决。”通过此次采访调研,团队队员不仅感受到了园区内基础设施的完善发展,也了解到了强硬的基础设施保障也是外企来华投资的重要影响因素。
园区实现了以东湖为核心区的智能交通建设,208个路口智能化全覆盖,对169个路口进行智能化改造并且完成了苏州中心、奥体中心周边区域的智能化建设。园区还计划在2023年实现园区智能交通的全覆盖。
实践团队成员的走访全程搭乘园区内公共交通工具,从公交地铁到有轨电车,切身体会到了“催人奋进”的苏州速度、中国速度。
图为探讨整体地铁线路 李博洋 供图
图为到访苏州工业园区德威联合书院李博洋 供图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探究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发展理念、走进外资企业,以实地调研、参观走访、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外企的发展状况以及影响在华建址的社会因素,探究外企在国内外双循环的政策背景下的发展方向,对外资企业在国内的可持续发展、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以及经济全球化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国内外双循环的政策背景下,随着各方政策效应的积累叠加,外企应立足国内市场,抓住国际市场,找准战略定位,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面对国际竞争,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10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