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赴宁夏“匠心传承非遗·赋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纪实三
7月12日上午,实践队前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赵桂琴的刺绣工作室。关注到赵桂琴老师的刺绣工作室,旨在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技艺的传承现状,并探索刺绣作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转型与衔接。
图为传承基地 司乔宇 摄
实践队一行前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赵桂琴的刺绣工坊,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王倩为团队成员介绍了工坊的代表性刺绣作品。这些作品制作精美,结构紧凑,其中大多数是由赵桂琴老师培训的绣娘完成。通过参观工坊,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赵桂琴老师多年来对刺绣技艺的专注与执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推广期间,赵桂琴老师成立刺绣工作室,旨在培训贫困地区的妇女以及残障人士,帮助他们掌握刺绣技艺,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又将刺绣技艺宣传推广至国内外地区,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图为刺绣基地作品 司乔宇摄
王倩老师讲到:“现在的责任就要把刺绣的手艺传下去,把我的手艺毫无保留的传承给他们,让他们在手艺的道路上不断的往前走。”王倩老师秉持着将传统刺绣艺术发扬光大的信念,致力于让刺绣作品融入现代生活,实现时尚化、潮流化、年轻化的转型。她认为要将刺绣传承下去,就需要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图为与传承人王倩交流 司乔宇摄在体验刺绣技艺的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技艺传承的重要性和各位传承人的努力。他们不仅做到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还将非物质文化遗传作为一项致富的道路,为乡村振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图为实践队与王倩等传承人合影及团队成员体验刺绣 司乔宇摄
7月12日下午,实践队分别前往银川兴庆区,西夏区,金凤区进行街头调研。实践队分成3个队伍,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来往人群进行采访。了解当地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程度。
图片为采访过程 司乔宇,王致景摄
调查问卷共发放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5份。通过数据分析显示:受访对象群体为学生、公务员、教师和个体工商户等。民族占比分别为回族28%,汉族72%。受访对象中,88%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不多,对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新闻和信息关注不大,但90.54%的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重要;55.41%的人表示会积极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活动,虽然只有66.22%的人确认会购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品,但提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会助力乡村振兴时,90%的人会支持并购买相关产品。针对于现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危机, 68.92%的人认为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传承;当问到应当采取什么措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时,63.52%的人认为政府应当加强重视,增大投资力度。
在街头采访中,实践队队员了解到了,虽然大部分群众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很重要且都有着一颗弘扬文化的心,但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新闻和信息接触较少,多数停留于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称和粗略的印象,对于其中背后的故事,文化象征,现阶段的发展情况不够了解。在采访中,有一位受访对象提及到:当前国人对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等的关注度高于传统节日,这引发了对国家传统文化重视程度的担忧。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这些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几代人经过努力传承和贡献才得以保留至今的宝贵财富。每个人都应该更加关注和宣传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它们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针对大学生群体,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教育至关重要。政府应该增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投资和支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公众普及这些文化遗产的知识。同时,应积极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审美元素相结合,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兴趣和关注。此外,个人也应当主动参与,关注并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分享、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等方式,为它们的传承与宣传作出积极贡献。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更好地被保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好的被发扬。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05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