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海洋非遗渔民画:渔民画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
2023年7月3日宁波财经学院“蓝色护海”暑期社会实践团在舟山开展了一次为期一周的保护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渔民画的行动,前往舟山普陀区参观海洋非遗博物馆并对当地渔民画传承人进行采访。
图为实践团在非遗博物馆参观的渔民画之一。
舟山是一个以海洋文化闻名的地方,这里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实践过程中,实践团的成员们将深入了解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种类和价值。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代代相传、与海洋相关的知识、技能、表演和习俗等。实践团先前往了舟山非遗博物馆,实践团的成员们在非遗博物馆开展学习与交流,了解了海洋非遗的丰富多样性,如渔网编织、渔民画、造船工艺等。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承载着海洋文化的历史记忆和生态智慧。其中,渔民画作为舟山海洋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承载着渔民对大海的热爱和生活的记录。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这次实践团有幸采访到了舟山渔民画传承人张老师,他向实践团的成员们分享了关于海洋非遗渔民画的故事、传承的挑战以及他对未来的展望。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对渔民画传承人张老师进行采访。
作为舟山海洋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渔民画已经在一些学校开设了相应的绘制课程。这些课程通常从小学阶段开始展开,但遗憾的是,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对文化内容的关注却有所忽视。不过,大学阶段会有开设相应课程的机会。此外,培训班也提供了许多对渔民画感兴趣的人参与学习的机会。张老师也对此感到欣慰,渔民画依旧有着它独特的韵味,一直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人前去学习与欣赏。
张老师告诉实践团的成员们:为了传承舟山海洋非遗文化,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组织文博会,为传承人和创作者们提供展示的机会,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渔民画的魅力。此外,政府还从资金上进行补助,用于创作文创产品和宣传帮助,为该艺术形式注入新的活力。
然而,在践行非遗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渔民画也面临着一些困难。绘制一幅渔民画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张老师告诉实践团的成员们,从起稿到上色,至少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构思和灵感的浮现,越是简单的元素,往往蕴含着更多的思想。除了创作上的困难,宣传也成为一个痛点。张老师自己投资了近百万元建立了渔民画创作中心,但政府的支持却非常有限。
此外,渔民画的抽象性也增加了其传承的难度。尽管张老师一直致力于开设免费课程,让老百姓们体验渔民画的创作,但许多参与者表示这项艺术实在太困难了,因为渔民画的形式普遍比较抽象,需要很长时间的构思和深厚的绘画技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张老师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希望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开设非遗文创产品的销售点,并由政府承担起宣传工作的责任。这样不仅可以让更多沿海城市的人了解渔民画,也能够让这一艺术形式走进陆地,走向全国。同时,高校也应开设相关的文化课程,将非遗的传承融入知识体系中。
面对未来,张老师对渔民画的传承充满了期望。他相信通过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关注,这项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焕发新的生机,为舟山乃至全国带来更多的艺术魅力。
图为实践团的成员们在当地村委文化宣传中心宣传自主设计的渔民画文创产品。
通过这次对渔民画传承人张老师的访谈,实践团对非遗渔民画的传承和创新有了新的想法,实践团的成员们决定使用创作渔民画文创产品的形式进行宣传和售卖。在通过思考和设计后,确定了以扇子为载体,将渔民画画在扇子上。接下来,实践团的成员们找到了当地的村委,受到了村委书记的热情欢迎,顺利的预约了附近的文化宣传中心,并邀请了当地的居民来参加非遗宣传演讲会。在实践团精心的准备之下,非遗宣讲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当地的居民们表示对此感同身受,他们认为,非遗的传承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来接班,要不骄不躁,脚踏实地。
渔民画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是舟山的文化责任,更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使命。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个要求的实践与延伸,未来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艺术瑰宝,让渔民画在时代的长河中绽放绚丽的光芒!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98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