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日,为讲好红色故事,领悟小岗精神,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赴小岗村暑期实践队在凤阳县小岗村进行“三下乡”活动。
图为同学对严老先生进行采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胡昊 摄
来到小岗村,可能是我们来得太早,再加上天气闷热,路上行人很少。我们一行人首先来到大包干十八位带头人之一——严金昌爷爷的餐馆。通过采访,我们得知,在那个吃不饱饭的年代,迫于生计,包括严金昌在内的18户户主在煤油灯微弱的灯光下,相继在契约书上按下了殷红的手印。而这份简陋而珍贵的红手印见证和引领着时代变迁,进而催生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图为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大厅。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沙董摄
此后,我们相继参观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和大包干纪念馆,这里充满了历史的产物。我们简单学习并尝试当地的非遗乐器——凤阳花鼓。清脆的鼓点声中,历史的景象在我的面前呈现,我仿若置身当年的场景,切实感受了当年小岗村18位农民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勇气和精神。这让我不禁自问,如果当时面对这样情况的人是我,我会不会像他们一样,顶着巨大的风险为自己和家人某一条生路,勇敢跨出这一步。沈浩同志在小岗村工作了六年,吃住都在农村,将自己彻底农民化,一心只为小岗村的发展。他心系当地村民,为了打破小岗村“一朝跨过温饱线,二十年没进过富裕门”的困境,他团结带领村民大力发扬“敢为天下先”的大包干精神,尝试各种发展方法,实现幼有所学,老有所养,让小岗村真正富裕起来。但这些目标不是说说就能完成的,沈浩同志用辛勤的汗水让小岗焕发新姿,使小岗村终于实现二次发展。
一、学知识,实践出真知
在去小岗村之前,我们就通过网络和书籍查找其背景和精神,了解到小岗村的发展也是在沈浩同志的引导下,通过一步一步的学习和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小岗村的路。这让我体会到,当代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需要的是去做。迈出那一步,在一次次试错中找到真理,在一次次碰壁中脱颖而出。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我对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个人就算博览群书,但从不去实践,那也不过是纸上谈兵,固守着老的思想和方式,终究被时代给淘汰。诚然,不可否认,博览群书是前提,在此基础上再多进行实践,才能有效地发展进步。
二、跟时代,改革需创新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率先突破的。1978年,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创农业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而在此之前,农民们都是吃大锅饭,这极大地削弱了人们的积极性,同时也伴随着各种矛盾的产生。处于富足年代地我们很难想象,在当时的状况下,小岗村的村民连吃饱饭都是一个问题。人们知道,再走老路是行不通了。重压力之下,18个红手印被郑重地落在一张白纸之上。也正是这张看似普通地纸,见证了大包干的产生,乃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的推行。可见,时代进步在于改革,而改革需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懈动力。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外在表现。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唯有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大潮流。
三、知小岗,精神永流传
小岗精神在于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选择,在了解了小岗村村民的意志和实际成效后,肯定了大包干的做法,并且根据当时的国情,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至全国。不可否认,正是党相信群众,支持其大胆改革,才得到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的,适合中国发展道路的方法。时至当下,小岗精神也仍在影响着我们,未来,我们还要将小岗精神传承发扬。改革之路上,先辈的经历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重温小岗精神,使我坚定理想信念,深刻感悟小岗精神,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精神指导。
图为结束时小岗村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好 摄
这次经历,让我再次感受到团队合作的意义,我们各有分工,认真负责,互相帮助。面对非常闷热的天气,我们坚持完成所有工作。进行暑假实践活动是辛苦的,却也是充实美好的。我相信,此次实践经历会对自己之后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有所帮助。(通讯员傅振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95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