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敖雅雯)蚕桑文化是汉文化的原创文化,标志着东亚农耕文明的成熟。中国自古以来号称“农桑立国”,植桑养蚕在我国古代社会的经济生活中占有重大地位,并形成了丰富的蚕桑文化。7月8日早上9点,商学院“发行美好”社会实践队抵达湛江省吴川市长岐镇新联村新联亿圣蚕桑种养专业合作社,了解并体验蚕桑文化,传承蚕桑文化。
蚕丝是世界上最好的纺织原料之一,它丝支纤细,光洁柔软,耐磨耐拉,富有弹性,而且能够吸收人体排出的汗湿潮气。蚕丝能织成轻凉透明的薄纱,也能织成温厚柔软的丝绒;能织成华美的锦缎,也能织成素雅的绸绢。自古以来对“蚕”的赞美数不胜数,对“蚕”最早的记录见于《诗经》,而把“蚕”进行拟人化的比喻最闻名的则是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把蚕的执着、坚贞、奉献精神表现到了极至,成为千古传唱的佳句。
图为“发行美好”社会实践队队员对参观蚕宝宝车间的欢迎仪式。敖雅雯 供图
在新联村新联亿圣蚕桑种养专业合作社,从选取蚕卵到成蚕,从吐丝到成蛹,再从成品丝到蚕丝被,“丝银吞吐叶青来,生死为虹献素材。挂缎披绸谁晓得,辛劳最是致桑栽。”这工艺复杂且极其耗费人力物力,然而正是这叹为观止,丝丝入扣的工艺,仍然使蚕桑文化保留着独特的神秘且高贵的人文色彩。千年蚕桑文化,源于桑,崛于蚕,兴起于丝绸。“一带一路”在新时代的丝绸之路再一次相遇并深度融合,将蚕桑文化以全新面貌姿态面向全世界。
图为“发行美好”社会实践队队员与养蚕工作人员畅谈有关养蚕知识和历史故事。 黄凯文 供图
图为“发行美好”社会实践队队员与养蚕人员互动,亲身体验养蚕。黄凯文 供图
蚕桑既是一份产业也是一项传统技艺,我们应该要保存并发展下去。然而在经济发达的今天,蚕桑并不被看好,随着传统技艺的流逝,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是非常可惜的。但是“好文化的传承都在人身上。”“千秋大业,人才为先。”人才是兴邦之本,产业振兴靠人才,文化复兴同样要靠人才。虽然如今蚕桑产业困难重重,但是悠久的蚕桑历史、与育蚕有关的习俗、蚕乡独特的蚕桑文化已渐渐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领域中,且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希望有一天,可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蚕桑文化弘扬光大,薪火相传,焕发光彩。
图为工作人员制作蚕丝被。黄凯文 供图
撰稿|敖雅雯初审|吴婉婷复审|张纪园终审|李华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94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