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个拥有悠久灿烂文化的历史国度,如古老博物馆般,珍藏了无数闪耀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宝藏。其中,羽毛毽作为一项独特的非遗艺术,以其优雅而精妙的表演方式吸引了世界范围内广大群众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体验羽毛毽非遗之美,7月9日,重庆移通学院“寻非遗之文化,拾坚守之精神”观察实践团前往绘制非遗地图的第六站——重庆市璧山区国际非遗手艺特色小镇。在这里,实践团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采访手工羽毛毽非遗第五代传承人李兴兰、体验羽毛毽制作,学习羽毛毽踢法等方式,了解非遗内涵,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图为实践团与李兴兰老师的合影
李兴兰: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羽毛毽第五代非遗传承人,10岁时跟随母亲学习手工制作毽子技艺,从艺40余年来一直致力于手工羽毛毽传统制作技艺的研究、创新、推广和教学工作。
当实践团抵达李兴兰老师住所,羽毛毽、手编竹扇、沙包、木陀螺……一件件童年物件在顷刻间将实践团成员们的思绪拉回童年,一种亲切感扑面而来。为了使实践团对于手工羽毛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李兴兰老师从手工羽毛毽的来源、历史、制作技巧等方面向实践团进行了介绍。同时在征得李老师的同意后,实践团成员们从抓石子到踢毽子,追寻童年记忆的道路上,追逐着对非遗的那份热爱。
图为李兴兰老师向实践团讲解手工羽毛毽的文化历史
非遗实践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让传统文化流传更久远、也更具有延续性。数十根羽毛,一枚铜钱,几寸棉布,在李兴兰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实践团成员在一针一线中感受手工羽毛毽的魅力和不易,在一次一次的梳理羽毛中感受非遗的温度。同时在制作过程中,李老师告诉实践团,制作羽毛毽首先需要将处理好的山鸡毛穿起、晾晒,通过消毒处理将其更好地染色,然后再制作出精美的羽毛,整个过程从选材到制作,需要二十几道工序。
图为李兴兰老师指导实践团制作手工羽毛毽
图为实践团成员制作手工羽毛毽
图为实践团拿自己制作的手工羽毛毽与李兴兰老师的合影
盘踢、磕踢、穿花踢、绕背踢……一只小小的羽毛毽在脚下跳跃,它轻灵优美的身姿让人为之倾倒。时而快速,时而缓慢,在空中划出了一道道美丽多彩的弧线。在李老师的细心指导下,从生疏到熟悉,实践团成员们的每一次击打都让羽毛毽飞得更高、更远。通过学习羽毛毽的踢法,实践团亦感受到了运动的快乐和手工羽毛毽的魅力。
图为李兴兰老师带领实践团成员体验踢羽毛毽
在采访中,李兴兰老师告诉实践团,现今许多年轻人对新媒体技术展现出极强的兴趣,从而难免降低对传统羽毛毽的使用动力,加之运动耐心缺乏、原材料选取流程复杂,传承人或许很难再找到,有意学习羽毛毽的人也或许会因上述因素而选择中途放弃,但她还是希望通过传承和推广手工羽毛毽这项非遗项目,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门传统体育。同时目前她也组织了各种活动和培训班,向公众普及手工羽毛毽的相关知识,并传授技艺。她坚信,只有通过共同努力和传承,才能保护和发展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此外,李老师还向实践团讲述了她与手工羽毛毽这几十年的故事,她说,羽毛毽作为一项传统运动,在如今各种文化的冲击下,我们也应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其传承下去。
图为实践团采访李兴兰老师
每一个传承者亦都是文化传承的守护者,他们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在时光中延续着中华民族记忆。羽毛毽艺术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和美的敏感与追求。正如李兴兰老师所说:“非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们是我们历史和记忆的延续,只有通过坚守和传承,我们才能让这些美丽而珍贵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73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